特區政府早前公佈一連串由當局主導、六大博企出資的六個舊區地段活化計劃。文化遺產委員會(下稱文遺會)委員陸南德表示,出席今(12)日文遺會會議的委員「基本上」認同六片區活化方案,亦有委員促當局保護片區內的文物古蹟,執行項目過程中減少對文物的影響;另外,有委員希望當局能深挖每個片區的不同元素, 結合區內特色,甚至一些土生文化等,讓每一個片區的內容儘量減少重複 。
文遺會今日召開本年度第五次平常全體會議,由文化遺產委員會代主席、文化局局長梁惠敏主持,其中一議程是就六片區活化項目計劃諮詢委員的意見。
據當局介紹,該等舊區地段包括福隆新街、媽閣塘片區、內港 23及 25號碼頭、大炮台及周邊空間及新馬路片區、荔枝碗船廠、益隆炮竹廠及周邊區域及永福圍、草堆街及周邊區域。
當局亦多番強調六片區活化旨在分流旅客,吸引多元客源,並使歷史片區發揮牽引周邊區域協同發展的作用,助力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然而,有關活化計劃則未見全貌,只見當局公佈部分概要資訊。
會後,陸南德表示,出席的會議的委員「基本上」都是「很認同」政府的活化方案,亦有委員提到,希望有關計劃可以讓每一個區分能夠「深度」去發掘一些不同的元素, 結合本澳一些特色文化,甚至土生文化等。「 希望每一個片區的內容儘量減少重複 。」政府亦承諾會與博企做好溝通,讓不同的區分發揮自身特色。
他又指,有部分委員提到,今次多數片區裡面有很多文物古蹟,市民亦都很關心這些文物古蹟的保存狀況。在執行項目期間,「大家都關心希望政府能夠對文物保護方面措施做多一點,希望在活動過程中減少對文物的影響。」
早前有聽眾在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表示,憂慮當局在福隆新街活化計劃中,於建築物外牆鑽孔並安裝「拉爆螺絲」用以懸掛燈飾,會對建築造成破壞。此外,文遺會委員林翊捷接受《正報》訪問時亦表示,文化局批准該做法是不夠審慎,與保護古蹟遺址的國際原則有衝突。
有記者問及委員,在整個片區活化項目中最憂慮其對社區及文物有何影響,陸南德回應指,在進行項目過程總會牽涉到一些文物建築,而當局亦提及,或會在部分文物建築引入經營元素如餐飲等。然而,這些經營者未必很了解文物的保護措施 ,亦怕經營者在不清楚的情況下抵觸了一些文物保護法規,甚至或造成破壞。他指出,政府應有清晰的指引讓經營者知悉如何保護文物。
陸南德又稱,文化局曾提及若有文物建築涉及營商的話,經營者須先諮詢局方,而局方會做解說。「希望儘量做到既可以活化社區 ,又可以保護文物。」
陸南德續稱,委員希望項目能夠讓市民及旅客體驗到片區文化的「深度」,亦可休閒地去感受不同片區的特色。
會否拆福隆新街建築物外牆螺絲?梁惠敏:經研究 影響已減至最低
會後,亦有媒體問及,當局會否拆掉福隆新街建築物外牆「拉爆螺絲」,或有其他替代方法。梁惠敏回應時承認該舉措對建築物有影響,但已是「經研究、平衡各方面」之後所做的決定,局方暫不會拆除該批螺絲,「有需要時會用。」
她表示,局方知道最好的方法便是不碰這些建築物,或是以立柱式吊掛這些燈飾,而局方亦要平衡街道的空間。福隆新街街道窄,若做了一排柱,這些柱一來「會遮蓋了福隆新街的立面」;二來縮減了市民的活動的空間。 「所以我們在平衡的情況底下,以這個方法的影響減到最低 。」
梁惠敏又稱,福隆新街的建築屬於文物建築群,若涉及營商時,在申請安裝招牌或裝置時亦會視乎必要性和需求,倘具條件都會允許商戶安裝,但強調當局並非任由商戶裝什麼都可以。
她續稱,以新馬路文物建築群為例,局方允許經營者在這些建築上安裝招牌等,「這些(招牌)其實都是要釘上去的⋯⋯除了門面的招牌,亦有一些垂直長身的招牌 。」當局在考慮這些建築物狀況以及營商或活化需要,「在有條件的時候我們是允許的 。」
有媒體問及福隆新街步行區計劃成效如何,以及日後會否調整。梁惠敏回應時指,試行計劃實施時間尚短,仍需時觀察。局方在活動期間收集到的公眾意見,包括攤檔位置及開放時間等,會作為政府下一輪推出活動前的檢討參考。
她又指,福隆新街步行區在中秋國慶假期,吸引的人流量較以往多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