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望洋(松山)燈塔景觀因城市發展、林立高樓所破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次督促特區政府採取措施予以保護。回應教科文要求保護燈塔景觀,由特區政府委託的顧問團隊建議位於羅理基博士大馬路的三幅空置地段降低限高,即檢察院東側地段由現時海拔32米限高降至最高28米;133地段由現時限高90米降至南側 90米,北側 60米;而134地段則由現時許可的90米限高降至60米。
本澳團體保護東望洋燈塔關注組自2007年起與教科文保持聯繫,並多次就涉及燈塔景觀和視覺完整性致函教科文關注以督促當局予以正視。
據2021年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通過的決議 WHC/21/44.COM/7B第6點要求: 「澳門對羅理基博士大馬路進行詳細的城市設計和保育規劃研究,同時要考慮到現有的場地條件、法律和規劃限制、遺産影響評估(HIA)要求,並考慮減少目前的樓宇最大許可高度和暫停批准新建築的可能性,直到本研究的結果被正式採用。」
特區政府昨(5)公佈《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周邊區域遺產影響評估及城市設計》研究結果(下稱:研究)。多名政府及顧問公司代表包括工務局局長黎永亮及文化局局長梁惠敏,昨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及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介紹該研究內容,以及回答委員及傳媒提問。
據研究,「規劃與研究範圍不在世界遺產的核心區及緩衝區範圍內但受處於第83/2008號行政長官批示中的2至5號區域」,即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周邊區域須受東望洋燈塔周邊區域高度限制。
研究團隊指出,研究主要包括讓「燈塔的突出普世價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OUV)得到更好的保護與闡釋以及進一步突出澳門『山海之城』的城市特色」,主要針對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多塊土地提出限高建議,包括已有建築物的地段新竹公寓以及中聯辦即為135及136地段,以及三塊空置土地,分別為檢察院東側地段、133及134地段。
研究指出,134地段位於城市景觀主軸北端,「現 90米限高壓迫感較強。經過模型模擬,為優化山海之城的城市特色,整體高度限高海拔60米。」至於檢察院東側地段,研究團體則建議作為公共設施 。
然而,據研究團隊的模擬效果圖顯示,若134地段日後建築以建議的60米落成,從觀音像望向松山的話,則整個山體都被遮擋。
傳媒問及限高建議的考慮,有地段限高建議為28米,亦有建議為60米。團隊代表回應稱,主要考慮城市景觀以及「強化山體到外港碼頭海面」的視線。
針對已有建築物的135及136地段 ,研究亦建議日後重建時應跟從新限高建議,即南側 90米,北側 60米;現時此兩地的限高為90米。
研究建議多地段新限高 日後重建時應跟從
研究又建議,友誼大馬路北側地段包括理工大學、狄芃尼豪舍、萬龍酒店、金沙酒店、科學館、漁人碼頭、華都酒店、雅辰酒店限高優化,建議限高由海拔27.5至67.5米,即日後該等地段重建時應跟從新限高。
據東望洋燈塔周邊區域限高批示,該等地段現時限高為90米。
研究何時提交教科文?文化局:先深化
梁惠敏回應記者提問時表示,有關研究還需深化及調整,待有成熟方案時才提交教科文。
她又稱,按照教科文決議內容,在教科文未有決定前,所有涉及地段都會暫停發出興建許可。
擔心出現官司?工務局:估計唔到
有關羅理基博士大馬路134地段,工務局由2020去年5月已發出規劃條件圖草案;而133地段分為A及B區域,據當局2019年發出的規劃條件圖草案,A地的限高為90米而B地則為60米。問及當局預料日後是否有機會出現訟訴,黎永亮回應稱,當局「估計唔到」訴訟,任何市民都有權提出。
他又稱,涉及區域在未接受方案前都會停止規劃條件圖發出,對已建成樓宇「沒太大影響」。而當局在規劃此區亦會參考該研究,前提是有關內容獲得教科文通過。
問及當局會否考量修改83/2008批示以更好地保護東望洋燈塔,黎永亮則表示要諮詢法律方面如何操作和是否有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