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另一人的記憶?

有研究指移植後的器官存有記憶,而我與我的新家人仍努力地適應對方中。

接受器官移植後,身體裡將會出現另一個生命,以獨特的方式繼續活著,這是常在文學或影藝作品探索的議題。

台灣歌手TANK呂建忠,去年十一月在內地接受心臟和肝臟同期移植手術。視像裡戴著口罩和黑框眼鏡的TANK,身材消瘦但精神很好,他首先感謝捐贈器官家屬的大愛,又感謝留院期間照顧他的醫護團隊,還談到音樂事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看到這一幕,我非常感動,很自然地輕按新腎臟的位置,心想:「你也為他高興嗎?」

留言區有不少關於TANK換器官的訊息,其中兩個留言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個是:「移植的器官是有記憶的,希望他們能好好相處。」另一個說:「祖父接受心臟移植後,變的精力充沛,像個年輕人一樣。」看後內心即時有共鳴,自移植後我真心感覺之前之後有點差異,例如有時整個人感覺有點不對勁或者對某些人或事不知所措!

年歲上我已是中年人,照理行為思想應該趨向穩定、成熟,可是偶爾我會變得衝動,有時更會坐不住,要動來動去,否則坐立不安。

當時接受了手術後的第二晚,我因為手術時失血過多而非常疲憊,大部分時間在熟睡休養中。期間做了一個很長的夢,夢裡是一名年輕女孩的背影,我像看電影般,看到一幕又一幕跟她有關的畫面,同時在夢中又看到一班我不認識的人,以及和我毫不相干的生活模式。但感覺既陌生又親切,像在自己的軀殼裡夢遊他人的情境,裡面瀰漫著似是而非的熟悉感。到我驚醒張開雙眼,瞪著病房的天花燈,聽到身旁監察生命體徵的儀器,發出冰冷且規律的運轉聲。定一定神,再次回憶夢境內容時己記不起來,只剩下模糊的夢境邊框。

出院回家後一段日子,不止我自己,連母親同樣發現,面對事情的態度和人生觀上,我有些微變化。有些人認為,經歷過生死大關後有變化實屬正常。不過當我發現以前不太喜歡或常吃的零食,部分的肉類和碳水化合物,現反過來突然對韓式紫菜,奧利奧曲奇餅,蔬菜和瓜類感興趣;平日疏於打掃的我,突然厭惡亂七八糟的居住環境,將衣物執拾得井井有條;平日散漫少運動,現在對運動充滿熱情,認為大汗淋漓運動一場,比躺在沙發上發呆來的更好;以及腦海裡時不時產生兩種不同想法,像思考拔河一樣在拉扯的時候,我就知道,有另一個生命在影響我的思緒。

當時我不禁懷疑,腦子或精神狀態是不是出問題,例如人格分裂之類! 有段時間我在家裡上網以「移植後」,「記憶」,「變化」等關鍵字搜尋資料,發現部分曾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或會帶有新器官的少量記憶和生活習慣,醫學上稱為「細胞記憶」。

為此,我曾請教自己的移植科醫生,她說:「這個情況正常喔,之前有些接受移植的病人都有提過,部分病人與新器官融合後,很快返回從前的生活軌跡,沒什麼改變。部分在術後可能有變化,不過只要對個人生活沒嚴重影響,問題不大的。」聽過醫生的解釋後,我鬆了一口氣:還好,至少證明精神或心理方面沒問題!

不經不覺手術至今差不多兩年,目前健康狀況尚算穩定,唯一是生活上有些變化仍需時間適應。中間雖然會遇到難以理解的事件,我會看成是重新認識世界,了解全新自己的好時機,能以「娃娃看天下」的角度,取代成年人的視野去看世界每時每刻的變遷,是件不錯的事。

另一方面,我感恩捐贈者的家人,願意在其身故後捐贈器官。因此這個新腎臟,並非屬於我個人的東西,反而是世上另一個和我相似,正努力協助我好好活下去的新家人,我會一直保護、珍惜和尊重這個得來不易的腎臟,願將來我們能夠長長久久、健康地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