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門樂團有限公司在2022年初成立,為政府全資公司,負責管理和營運澳門樂團和澳門中樂團,當局曾稱成立公司有助樂團「市場化」經營。公共資產監督管理局今(10)日公佈該公司2024年度營運報告,可見去年虧損約5,422萬澳門元(下同),由文產基金撥出逾7千萬元公帑抵銷虧損。
翻查該公司2022及2023年年報可見,亦分別錄得虧損約4,376萬元及3,754萬元,兩年分別獲當局撥發津貼6,155萬元及6,760萬元。去年則是該公司成立以來蝕最多、獲津貼額最高的一年。
據公監局發佈的年報,該公司業務包括組織和參與演出、開展人才培養項目、教育及推廣等。去年兩樂團舉行及參演共230場音樂會、聘用人員增加5名。
去年蝕5,422萬 獲資助逾7千萬
該公司年報財務摘要顯示,去年全年開支約1.24億元、收入約7千萬元,錄得虧損54,221,134元,虧損數字比2023年度上升逾4成,而該公司在2023年蝕約3,754萬元。
去年由政府及文化發展基金撥出72,248,300元津貼抵銷該公司虧損,得以繼續營運且餘下約1,800萬元「營運津貼」未使用,撥入遞延收益。
據該公司去年年報,業務收入包括承辦音樂會收入、門票收入等;支出包括音樂會開支、人員開支、銷售及推廣開支等。並提到,去年開支按年升41.5%,主因是音樂會規模和數量增加、音樂會銷售及推廣成本增加、中樂團首席指揮去年8月到位以及需填補樂團空缺人員等。年度收入則增約39.3%。

「市場化」未完善 成立公司後連年蝕錢
翻查往年年報,自2022年該公司成立以來,至今仍是每年虧損。
該公司2022年收入約2千萬、支出約6,417萬、營運虧損約4,376萬元;2023年收入約5千萬、支出約8,786萬、營運虧損約3,754萬元。兩年分別獲政府撥款約6,155萬元及約6,760萬元,故虧損抵銷,繼續營運。
而去年則是3年經營之中虧損金額最高的一年,期間行政當局向樂團公司撥出津貼共逾2億元。
根據公監局資料,澳門樂團合共有6人為特首委任的機關成員,其中董事長一職由文化局局長梁惠敏兼任,去年全年報酬為112,800元,而其他5人的年報酬由7萬8千至11萬2千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