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逢知己千杯少?

中文有不少關於飲酒的文學作品,唐詩中李白的作品更常提及飲酒,例如《將進酒》、《月下獨酌》等。曹操的《短歌行》亦有提到「如何解憂,惟有杜康」,杜康即是酒的意思。在朋友相聚時,難免飲酒,皆因酒逢知己千杯少。不過,飲酒是否真的能消愁,定還是舉杯消愁愁更愁?那就要問問那些喜歡飲酒的人了。

時至今日,飲酒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尤其在喜慶埸合,例如親朋聚會、婚慶、春茗等,都會「摸下酒杯底」,有節制的人只會淺斟,禮貎上的應酬,但沒有節制便會放縱地飲下去,甚至醉酒鬧事,令到場面尷尬。成年人飲酒是一件常事,就像飲汽水或其他飲品一樣,不過如果飲酒太多,對健康構成威脅,如果醉酒,那樣就更不好了。記得有個關於勸人避免酒後駕駛的廣告,有句口號「酒精害人,影響一生」,因為醉駕而產生的交通意外,比比皆是;醉酒鬧事也相當不好,因為醉酒與人發生爭執或非禮行為,最終也會害人害己。所以即使飲酒不能避免,也要注意酒量。

成年人飲酒的情況普遍,但未成年的學生飲酒情況又如何?他們年紀尚輕,酒精對他們的影響會否更大?在控酒法未生效前,學生們都喜歡到卡拉OK、Disco或夜店暢飲,有些飲醉了便索性曠課;亦有學生帶啤酒回校或飲酒後去上課,被老師發現,予以處罰;甚至有學生醉酒在學校鬧事,令到課室不得安寧。現時有些學生也會到內地飲酒,可能消費較平宜,場所也較多選擇。有些飲酒的場合,甚至進行毒品交易。當未成年的學生可能面對酒精及毒品雙重引誘,有的或者索性既飲酒,又濫藥,完全沉醉在「忘我」的世界中,放盪身體及心靈,後果堪虞。

由教青局所公佈《澳門青年指標》(見下圖),根據2022的調查,在511個13歲至18青年中,曾飲酒有239人,佔46.8%,而從未飲酒的有272人,佔53.2%,兩者相距不太大。調查又顯示,隨著受訪者年齡增長,曾飲酒比例明顯增長,19歲至35青人中,飲酒佔80%或以上,而從未飲酒的成年人最多只佔17%左右。可見,在成年人世界中,飲酒佔大多數。調查也提及飲酒的原因,受訪的13歲至35青年飲酒的原因,佔最多的是親朋聚會,在1,372受訪者佔73.8%,可見親朋聚會是飲酒的主要途徑。

來源:教青局

於去年115日生效的《控酒法》,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含1.2%或以上的酒精類產品,不少商店亦貼上禁止向未成年人士提供酒類產品等標語。

《控酒法》雖然已生效,但能否真的可減少,甚至杜絕未成年人飲酒的情況,首先要靠店主守法,曾經在一間超市聽見店主提醒學生不可接觸酒類產品,這樣才是負責任的店主;另外,未成年的學生若偷偷飲酒,那麼此法律對他們來說便是徒勞。無論有沒有立法,酒精產品對未成年人來說也不是好東西,對身體健康構成威脅之餘,也會影響學業,若經常飲酒、甚至醉酒小則或破壞人際關係,嚴重的或做出違法的事情。事實上,有無法律未成年人都不應飲酒。當然,成年人也要注意,不要飲酒過量,高興時淺斟低唱也未嘗不可,但「飲多咗」,便會失去理智,即使酒醉三分醒,另外七分也會做出不理智的事。

「無煙、無酒、無粗口」,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口號,旨在教導學生儘可能避開這些影響身心的習慣。若家長不想小孩在未成年時就沾染這些有可能上隱的習慣,自己亦應以身作則,必須控制好自己,小心避免影響孩子。當然,有比這三種更嚴重的罪行更要注意。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