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帶著小孩去加拿大的溫哥華小住了一個月,森林湖泊草地的綠色空間羨慕不來,但是一些城市的運作細節,確實讓我耳目一新,值得小城澳門借鑑,我們先來說說資源回收系統。
過去,溫哥華市在短短十年內,將資源垃圾回收率從40%提升為60%,目前目標是80%,在英國Business Waste專家所評出的資源回收榜單上榮獲榜首。這樣亮麗成績的原因,我在一個月的旅行中只能略窺皮毛,但已經足夠感受到城市無微不至的回收體系。
漫步在溫哥華街頭,幾乎每一個需要處理廢棄物的地方都有分類回收的要求,而且指引清晰、作法務實。例如這一個在我在Granville島(由工業區轉型的一個多功能社區,非常適合親子活動)上看到的資源回收桶,你看上面的圖片指引,有一種恍然大悟感。在街頭回收時,其實常常會不知道手上的垃圾應該放入哪個桶,雖然三色垃圾桶的概念已經逐漸流行,但是現代商業裡名目種類繁多,總是有不知如何丟棄的疑惑。但是這個分類垃圾桶解答了好多疑問,清晰的照片(而不是港澳常見的卡通形象)、結合處理方式(堆肥、回收、堆填),作為用家,感覺特別清晰。而且將可回收物置於同處也是相當務實的作法,令人回收的意願大增。筆者當下也有探頭去看看裡面的狀況,顯然這個回收桶的資源分類情況相當理想,混雜的垃圾很少。
在整個旅途中,沒有分類的垃圾桶非常少,不論在快餐店(如圖中當地一個漢堡快餐店裡的回收桶),還是大型的活動,你都會看到對廢棄物分類的要求,而且因不同的場合略有不同。以下為我在參加一個戶外的jazz音樂會所看到的,這是一個參加者眾多、有餐車飲食區的大型活動,回收區分散在飲食區附近的水泥地,在這裡你可以看到透明袋回收鋁罐及塑膠瓶、綠色為廚餘桶、黑色敞開的是一般垃圾,十分符合一個大型活動的現實狀況。這個音樂會的觀眾多到幾乎坐滿整片巨大的草地,是有音樂和食物的狂歡,但場地仍是乾淨企理。
澳門近年來增設不少三色垃圾桶,也利用「回收Fun」這樣的平台做環境教育。然而,本地垃圾回收率在世界來說,依然十分不足。根據環境保護局的資料,現時澳門市場上回收的資源廢物主要為三色資源廢物,即紙類、膠類和金屬/鋁罐類等,近年的回收率平穩在18%至20%。更不用提佔比例相當大的廚餘垃圾,因為回收條件的限制而困難重重。
現在說一說家居的垃圾處理,旅行寄居的房主是二十年前移民過來的華人,在自己的草地院子開闢了一塊菜園,菜園裡有豆角、青瓜、生菜、韭菜、枸杞等等種類豐富的蔬菜,有寬敞空間家居種植且不論,更令人羨慕的是整體的廚餘回收配套,綠色的廚餘桶回收園藝的垃圾之外,也足夠一家一星期所製造的全部有機垃圾。政府的車每週來一次車走廚餘桶,最後他們又可以向政府用低廉的價錢購買園藝的堆肥土,形成一個健康的循環。據我觀察,當地人非常熱衷於佈置自己的庭院,多數會種種類繁多的鮮花,而不少華人則會種菜,為很多昆蟲和鳥類提供了食物,有助於城市生態系統的健康。
當然澳門地小人多,以高樓為主的居住空間,要形成這樣的循環幾乎不可能。不過能夠讓乾濕垃圾分開,確是以焚化垃圾為主要處理方式的澳門所當務之急。這段時間在溫哥華看到所有的公共空間,只要有食物提供的地方必然都有廚餘的項目,這是非常值得澳門借鑑的。目前只有「回收Fun」可以回收廚餘,是否可以嘗試將回收範圍增加一些呢?如果擔心發臭的問題,也可以效仿溫市的指引,將家居的廚餘用報紙或者其他可堆肥的材料包起來再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