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非高等教育外地生源 議員促先入學後獲居留 歐陽瑜:只限個例 暫不全面開放

即時報道

文:記者K

網址:https://aamacau.com/?p=111452

時間:2024年06月11日 23:23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局長龔志明等官員列席今(11)日立法會大會。

立法會今(11)日舉行口頭質詢大會。直選議員宋碧琪關注教育資源及師資進修等問題,又問到,當局會否考慮對非高等教育階段的外地學生開放特別逗留許可,讓外地生入讀本地中、小學後再提供居留權,以吸引外地生源。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回應指,不會對所有非高等教育階段的外地學生開放特別逗留許可、開放到澳讀書,或將形成外地學生與本地學生競爭學校現象,需要再聽取社會共識和意見才能就此討論。

她又預計今年公布實施非高等教育教學人員的專業發展制度行政法規,制度化教學人員的專業發展等,亦見近年帶薪進修的教師人數有所增加。

歐陽瑜及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局長龔志明等官員列席今日立法會大會。宋碧琪在其口頭質詢指出,在非高等教育師資培訓上,當局有何措施鼓勵教師進修以提升教育質量?非高等教育界別的生源不足問題已影響經營,為了吸引外地生源到澳就讀,會否考慮對非高等教育階段的外地生開放特別逗留許可?

歐陽瑜回應指,按現行制度,在本澳高等院校修讀高等教育課程的非本地學生可向出入境相關部門申請逗留特別許可 ,但至於是否對非高等教育學生開放逗留特別許可,則需要「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待形成共識基礎下才可以繼續討論及研究」。

歐陽瑜重申,只要是本地居民父母為外地子女申請了本澳居留,只要是持有本澳權限實體發出超過90天在澳門居留或逗留許可的學童,基本上已可以入讀本澳學校,問題已已解決。特別個案子女未能申請居留,可以再向教青局反映再以人道理由處理。

她表示,現階段不會擴展到所有外地生都可以來澳就讀非高等教育院校,「會形成本澳學生和一些外地的學生競爭一些好的學校的問題,就是(逗留特別許可)不可以擴展得很闊。如果特別需要 可以特別解決,就不是變成一個很恆常的,對所有人都用的機制。」

教師工作進修壓力大
歐陽瑜:近年進修人數增

直選議員羅彩燕、馬耀鋒同樣表示,本澳教師面對職場及生活壓力大,亦須處理行政工作,未必可應付進修計劃,而相關申請額不多。即使帶薪「脫產」,進修後亦未知可否回到崗位上執教。政府有何更實質措施鼓勵教師進修?

在非高等教育師資培養方面,歐陽瑜提到,預計今年將公佈實施有關非高等教育教學人員的專業發展制度行政法規,屆時將配合教師學歷資料登記電子化,更新最高學歷,預計通報有碩士、博士學歷的教師人數將上升。

而按「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私框)規定,教學人員須修讀教青局提供或自行參與培訓機會,記錄時數,教青局亦提供「休教進修與脫產培訓」資助計劃,供教師帶薪培訓。

歐陽瑜又表示,近兩年申請教師「休教進修與脫產培訓」的人可見增長,從2022至2023學年144人至2023至2024年247人,共近千名老師已透過有關計劃進修。教青局提供資金供學生聘請代課老師,教師帶薪進修完畢再回到教職。教青局近年亦推出針對教師的各類型培訓課程,多方位支持教學人員的專業發展。

歐陽瑜:高等教育發展理想
在澳升學「安全、優質」

宋碧琪亦問到,高等教育界別面對困難包括解決生源、師資和教育土地資源不足等,當局如何衡量公私院校的資源投入,包括土地空間、師資培訓等?

歐陽瑜則表示,社文司是公立高等院校的監督實體,優先為公立院校爭取資源,但只要私立院校有需要亦會同時爭取,例如在深合區爭取土地資源設校。在政策上對公私立院校是一視同仁。

她又指,當局為發展高等教育訂立《澳門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2021 – 2030)》,從質到量發展高等教育,制定清晰目標包括收生量等。面對全球少子化,現時本澳高等教育收生是理想,在計劃範圍內。亦要求高等院校按「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培養學生。

歐陽瑜同時鼓勵學生留澳升學,形容在本澳升學「安全、優質」,「大家這些年輕人在澳門讀書也是學到他們想學的一些課程,所以也都見到那些小朋友在澳門讀書讀得很開心,父母也都很安心。」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