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局公佈《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23》(下稱《報告》)。環保局表示,是次《報告》新增氣候變化的內容,並介紹政府的應對工作。而去年多個環境指標如城市固體廢物量、耗電量和耗水量等回升至接近疫情前水平。該局提醒,社會各界必須提升環保意識和加強環境管理,共同減廢節能。
「減碳」成首要目標
去年政府投入20億元用於環保開支
《報告》指出,隨著本地社會經濟復甦且人口增長,導致收費用水量、耗電量及棄置的城市固體廢物量等環境指標較 2022 年有所上升,並接近2019 年水平,本地溫室氣體估算排放量按年比較亦有所上升。近年政府針對陸上交通綠色轉型、減廢回收及沿岸水質等推出措施,同時推進污水處理升級工程以改善沿岸水質。
《報告》提及,去年就環保的公共開支約 20 億澳門元,佔公共總開支的 2.3%,較 2022 年有所上升,主要用於建設和優化污水和固體廢物等處理設施,建設資源回收處理設施,營運和保養現有環保基建設施以及開展各類環保相關研究項目等。
在氣候變化方面,特區政府於去年推出《澳門長期減碳策略》並推動電動車普及,涵蓋領域包括電力、陸上交通、節能與清潔能源替代等。去年本地溫室氣體以二氧化碳佔比最大(91.7%),本地溫室氣體估算排放量較 2022 年上升近兩成,主要受交通運輸、廢物焚化、本地發電等排放增加帶動。
去年空氣污染濃度上升、水質合格
噪音投訴以「談話及喧嘩」為主
《報告》亦提到,近年本澳空氣質量整體有所改善,空氣質量屬「不良」或「非常不良」的日數比例呈下降趨勢,但去年大部分空氣污染物年平均濃度較 2022 年有所上升。去年空氣質量6月為最佳、11月較差。另外,去年本澳平均氣溫為23.4℃,較氣候平均值(即 1991-2020 年的 30 年平均值)高 0.6℃,酷熱天氣日數為 32 日。
在水質方面,去年本澳飲用水水質維持低鹹度級別且大腸桿菌群總數檢測符合法定要求,收費用水量較 2022 年增加7.1%,總污水處理量較按年增3%,而本澳周邊海域水質評測相較2022年有所改善。
在噪音方面,去年施利華街站、生態區站、柏嘉街站的噪聲水平較2022 年上升,其餘各站的噪聲水平則與 2022 年相若。2023 年環保局收到的噪音投訴以「談話及喧嘩」最高,約佔四成。
疫後垃圾增加、回收率略降
近期政府推行建設「生態島」以回填建築廢料惹社會爭議,《報告》亦提到,《建築廢料管理制度》實施後建築廢料量近年明顯回落,但鑑於建築廢料堆填區已飽和,建築廢料只能堆高處理,仍需盡快謀求新的空間以放置建築廢料未來社會發展。
《報告》指出,相較2022年,去年的棄置城市固體廢物量和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分別上升14.8%及 14.1%,接近疫情前水平;建築廢料量較 2022 年下降 31.8%。近年本地資源廢物回收率維持在約 20%左右,而去年廢物資源回收率為22%,較2022 年有所下降,主要由於棄置的城市固體廢物總量升幅較大。
去年錄得黑臉琵鷺最高52隻 人均綠地減少
在生態環境方面,《報告》指出,去年巿政署管轄的綠地面積較 2022 年有所增加,但人均值因人口增加而下降。
另外,去年鳥類物種數目較 2022 年減少,其他物種數目則沒有變化。在路氹城生態保護區錄得黑臉琵鷺最高數目為 52 隻,較2022 年的 34 隻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