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困境

Patreon 專欄 即時報道 我所知的澳門教育

文:吳聖培

網址:https://aamacau.com/?p=111100

時間:2024年06月1日 15:15

在公園內,不少小朋友在家長陪伴下玩耍。

從前,教科書描述的家庭,往往都是父慈子孝,一家人樂也融融,又或者大家圍爐取暖,正如許地山的《落花生》,一家人一起吃花生,父親講述做人的道理,子女留心聆聽,獲益良多。不過,這種溫馨家庭的場面,現實中真的如此嗎?

今時今日,學生面對的沖擊,其中一種便是來自家庭,父母離異或父母無心照顧子女,照顧者連照顧自身也無力。學生一旦失去家庭關懷,可能要在院舍寄宿,本應快樂的童年,本應受盡萬千寵愛的時間,卻只可以孤獨面對,實在是可悲。

今年4月一則關於住院舍的初中生夜宿麥當勞的新聞的確令人深省。據報道,住在院舍的學生離開了院舍,惟晚上沒有歸家或返院舍,一個人在麥當勞孤單渡過。初時有傳他已幾天沒有返回院舍,查證後得悉不存在幾天沒有返回院舍的情況。雖然院舍當時已聯絡了家人,唯家人卻沒有回應。這是反映甚麼問題?事實上,當我們小時便一直被教育一旦遇到困難,可以找可信任的大人幫助。但現實上,當小朋友發生問題時,原來只可以瑟縮麥當勞,成為「麥路人」,是教育出錯?還是社會己經改變了?人與人的關係變得疏離,甚至是身邊最親的人。

我們也常聽聞,家庭能為子女遮風檔雨,但在這則新聞中,家庭的作用為何?所謂在家靠父母,但這則新聞中的主角,他卻沒有父母可依靠,在院舍遇到不開心,亦只可一個人獨自面對,但他卻只是一個初中學生。可能有人認為,該名初中學的情況只是個別例子,但有老師透露,有學生因為父母離異,需交由監護人照顧,而監護人未能完全照顧,便交了給院舍,從此由院舍照顧;亦有在院舍的學生,他們的父母不願意負起教育子女的責任,把責任全推了給院舍的導師。

筆者亦曾認識一位學生,因家庭不建全,父母離異,父親只懂打罵,該學生因而經常流連街上,通宵達旦。如有堅強的意志,不被社會歪風影響,或許可以捱過反叛期;但若沒有足夠定力,受到壞人唆擺,後果會如何?

家庭教育也是教育中重要的一環,所以成年人在決定生育前,是否要考慮清楚?自己準備好迎接小生命嗎?自己願意好好教育他們、照顧他們,讓他們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成長嗎?願意盡自己最大努力,培養小朋友成為擁有健全人格的人嗎?

圖書館內的幼兒閱讀室。

可悲的是一些小朋友在未能獨立時已失去了依靠,所以他們需要擠出世故與成熟的大人心態,以應對孤單徬徨的情景,更可悲的是本來應由父母正面教導的小朋友,卻失去應得的教導,反而被世界的歪理、身邊不良朋友的唆擺,因而扭曲了人生觀及價值觀,所做出的行為不單未能成為社會棟樑,更破壞了社會安寧,好端端的一個人,卻因家庭失衡被糟蹋了。

如果夫妻還年輕,仍有太多自己想追求的東西,未為做父母準備好,那就不如做好避孕,不要讓子女來世界上受罪。

當然,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有些父母也並非存心不想顧念自己子女,只是遇到一些困難,又或者自己也面對著傷心失意;有些父母起初也努力維繫家庭,好好教養子女,但後來卻未能共諧連履,只可各走各路;又或者配偶早逝,被迫成為單親家庭。當然,若能夠在單親的情況下,仍然不忘與子女同行,負起了雙親的責任,培育子女成才當然是了不起。然而,是否每個遇到問題的家庭成員都有這樣質素?

如果父母一方並非存心放棄子女,在遇到困難時,相信可以向親人、朋友、社企、政府求助,總會找到幫助。希望作為父母者,不要抱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化悲憤為力量,全力去照顧子女。作為成年人,若然自己在婚姻關係上遇到困難,最應明白自己子女失去了完整家庭的心情,所以更應與子女一起面對困境。當然,如父母在困難中仍對子女不捨不棄,子女也應體諒,且應做好自己,不要再加添父母負擔。這樣家庭縱然一時間遇到問題,相信有一天也會否極泰來,守得雲開見月明。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