輟路,絕路?

本澳學生(示意圖,非文中所指)

求學階段,一定會面對升班及留班。學生讀書如果能升班當然是開心回事,但留班是否一定不好?相信這要看甚麼情况。如果學生本身很努力,但學習上遇到困難或基礎不穩,若有多一年時間來鞏固知識,成績或會進步。但若因為懶惰而留級的話,那就浪費了時間。

《 教育公平和質量:支持弱勢學生和學校》研究報告顯示,於2013年澳門學生在15歲時至少有一次留班紀錄的百分比中,本澳的留級率最高達43.7%,高出世界平均數兩係其中以初中生的留級情况最為嚴重不過,在2022年留級的情况有改善已降至4%-8%。這除了學生成績進步外,相信政府的政策也是關鍵之一,自2021-2022學年起教青局規定不得要求小一至小四的學生留級,小學五至年級的整體留級率不得超過4%,初中不得超過8%,但允許學校向教青局提出特殊情況的留級申請及「跳級」等,這些規定也令到留級率降低。

有些學生在經歷過一次留級後便醒覺或追回成績,繼而順利升學直到畢業,若是這樣的話,亦都只是浪費一年光陰。但如果年年留班,俗語說的「逢二進一」,那樣就花了一倍的時間才能畢業,況且學校是不容許學生這樣留級的。留級多於兩次的學生,最終可能被學校勸退,走上輟學的道路。

輟學通常兩種情况:一是學生長久不願上課、自我放棄,校方雖或不願意開除他們、想保留了他的學藉,但他們卻自己放棄;二是學生實在太差勁、學校亦不想包容,於是勸退他們,或甚至開除他們。

在現時義務教育制度下,年齡介乎五至十五周歲的未成年人必須接受教育,對於那些輟學學生,家長四處為他們奔波找學校,若未能找到,或違反法律。為了符合法律要求,大約十多年前,在教青局推動下,為那些輟學生而設的機構出現了。這種機構雖不是正式的學校,但接受這些學生,讓學生在那裏一年時間,作為一個過渡階段,並在機構中接受教育,這樣便符合了法律要求。當時有兩間機構提供此項服務,後來其中一間終止了,目前只剩一間機構提供此項服務。

教青局標誌

筆者也在其中一間機構工作了一段時間,也曾隨機構到鄰近地區參觀類似的服務團體,包括香港及台灣。在香港,群育學校便是這種機構,提供類似的服務。不過,群育學校更像一間正統學校,學生有學生的身份,提供初中及高中的課程,可以升班及畢業,除了升學之外,學生亦可選擇職業取向,學習職業技能。這便適合那些不愛讀書,但喜歡工作的學生。該學校更與一些商業機構合作,為學生謀取出路。

事實上,這類機構亦可讓行為、情緒有困難的學生有一間屬於他們的學校,助他們就學,直至高中畢業。

在台灣也有很多類似的學校,他們有些專門幫助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有些更提供寄宿服務,學生在學校與導師及同學相處如同一家人,他們對學生很有愛心,亦鼓勵學生創作,讓學生發揮才能。

反觀澳門,由於只有一年時間,沒有升學的機會,亦沒有被認同的學歷,對學生難有激勵作用。事實上,接受這種服務的學生可分三種,第一種是他們本身是認真求學的學生,只是因為某些原因而輟學,這些學生通常很快找到學校,離開中心;另一種是本身不太好的學生,但在中心學習而改變,亦很有機會找到學校。然而,此兩種學生較少數,比較多數的就是無心向學,找不到學校或不想找學校,甚至有學校收他們,他們也不去上課。

如果澳門能參考鄰近地區的做法,可以讓學生多留幾年,至少提供初中的課程,讓他們可以升班,最終可初三畢業的話,這樣他們再找高中便容易一些。澳門也可考慮引入職業導向,參考香港群育學校,讓不想升學的學生,學習工作技能,使他們容易找到心怡的工作。甚至亦可考量提供寄宿服務,讓學生逃離外面世界的引誘,專心求學。

當然,要做到這樣,可能有很多技術性問題要解決,亦要增加人力物力,實屬不容易。希望有一天,這些問題得以解決,讓輟學的學生能有一條新的出路,可以選擇一間真正適合他們的「學校」。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