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氣候變化的劇場,由少年們來創作──滾動傀儡談Galapagos計劃

133 全民返工 紙本月刊

文:大蔥

網址:https://aamacau.com/?p=110998

時間:2024年05月26日 10:10

被主題和形式所吸引,無論如何筆者也抽出時間去路環觀看這一齣名為《Galapagos-Macau》的沉浸式演出。這齣由劇團滾動傀儡(Rolling Puppet )製作的另類劇場,在客商街一座有些破敗的老房子裡上演,演員們大多是孩子。故事是關於一個富家少爺和一個街頭孤女,因一場意外穿越時空,迷失於不同的時代及幻想國度,經歷人類與自然失序的瘋狂世界,情節天馬行空,想像力超越邏輯的合理。從演出中,筆者了解到這個名為Galapagos的計劃,也對讓眾多孩子參與創作及演出的劇場形式產生了興趣,畢竟這個世界亟需與孩子討論氣候變化等環境議題,但是要如何探討,仍然在探索中。

什麼是Galapagos計劃?
讓兒童參與氣候變化議題的討論

先介紹一下Galapagos Project。在劇場藝術家David Glass的主頁上是這樣寫的:「為了應對日益嚴重的氣候緊急情況,以及缺乏適合十二歲以下兒童的優質戲劇作品的問題,Galapagos將利用該劇團的創意實踐和學習,先鎖定、發展專業化的國際戲劇作品,並將其與新興的氣候研究課程聯繫起來。這些課程涵蓋小學、劇院和藝術組織,通過表演和參與工作來處理這一主題。」

《Galapagos-Macau》劇照。相片由滾動傀儡提供

《Galapagos-Macau》劇照。相片由滾動傀儡提供

滾動傀儡負責人趙七告訴我,Galapagos計劃以創意來討論氣候變化議題,世界各地已有一千多人參與該計劃。滾動傀儡亦參加並在澳製作是次演出。

劇團另一位負責人林婷婷補充介紹道,「一開始David構思故事的時候,就是以喚起下一代關注氣候變化議題和人類未來為目標。其實他很早就開始Lost Child計劃,到世界各地和街童、社區裡的孩子做一些藝術創作,用想像力突破貧窮帶來的限制。」David認為,藝術是一種讓兒童正面(positive)成長的很好的媒介,特別是劇場,它只需要空間,不需要昂貴的設備。「這次的項目就是讓世界各地的年輕人有一個契機,讓這個議題有自己的一個版本。」

婷婷回憶起小時候,想要學音樂,但阿媽不肯買昂貴的銀笛,只好進只要「十蚊雞」的劇場club,於是開始玩劇場。

對於自己的專業,婷婷不無驕傲地談論:劇場就是這樣,沒有門檻,任何人也可以參與。

《Galapagos-Macau》由劇團滾動傀儡製作的另類劇場,演員們大多是孩子。相片由滾動傀儡提供

《Galapagos-Macau》由劇團滾動傀儡製作的另類劇場,演員們大多是孩子。相片由滾動傀儡提供

計劃如何實現?小孩有很大的話事權

關於計劃的實現方式,趙七簡單介紹,「先用一個故事(seeds)作為底,然後與學校合作,之後我們會開設關於想像力、戲劇創作等練習的工作坊。」

他說,一開始創作出來的故事很有邏輯、四平八穩。「於是,後來我們就找了更小的小朋友參與,希望讓故事更『瘋狂』一些。小孩在創作中有很大的話事權,什麼廁所人、路易的狗,我們都想盡方法將它們實現出來。」

婷婷接著詳細介紹整個流程:

第一階段:培訓導師和學員。David會與大家做一些構造性的練習,用集體編作的劇場方法建立整個故事的架構。

第二階段:接下來幾個月,成年學員進入不同的學校(主要是三間學校),和學生按照架構去創作故事。

第三階段:David會在澳門逗留約三週,跟團隊一起進入這三間學校,和學生們拍片、聽故事,尋找創作元素。「白天和小朋友玩,夜晚與大人學員排戲,慢慢將這個故事清晰起來。」

整個過程其實充滿艱辛,各行各業的人要協調時間已經是大工程,婷婷講起這個過程感慨萬千。特別是小學生還無法獨立行動,通常又早已安排了忙碌的興趣班,聚集大家一起排練花了極大的精力。「有一班小朋友不願意上舞台,但是非常享受講故事,另一班就超級喜歡上舞台、超級喜歡親自來幫手。另外,也有一些中學生,有些不喜歡露面,但喜歡畫畫,做animation就十分迅速。讓小朋友們出來排戲時非常困難,他們都有很多課外活動,但是通過這種方式,也實現了一次集體創作。」

還好曾參與滾動傀儡的工作坊的部分學員也是學校戲劇班的老師,他們奉獻出自己的時間身體力行,才讓這個計劃最終成功實現。婷婷說起這些老師時語氣充滿感謝。

The simpler, the better的「貧窮劇場」

「大人想故事未必會這麼『癲』。」說起小朋友參與創作的特別之處,婷婷提到貧窮劇場的概念。「這些瘋狂的想法有一部分也來自David的poor theatre概念,就是用想像力代替華麗的佈景。」因為想像力,例如即便需要廁所,也不一定要建一個廁所佈景,而是通過想像就好,這點恰好和小朋友無窮盡的幻想力十分吻合。

整個劇組都貫徹Recycle的理念,「我們所用的道具也多數是reusable,例如在modern nature裡那兩盞奶粉罐做的燈,就是我們四年前做《海盜婆》時用過的。裡面的服裝也有很多都是成員帶來的舊衫,叫到會也會儘量重用物資。」總體來講,婷婷認為劇場是很消耗、很浪費的地方,但貧窮劇場翻轉這個形象,「David就會有很多有創意的提議,從身邊的物資裡得到靈感。我們會將其他劇組演出結束不要的物資車回來,希望做到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劇場。」

婷婷接著說道,「其實世界很多地方都越來越多藝術家關注環境,我選做偶也有這個原因,因為偶是可以循環再用的。滾動的垃圾美學和David的貧窮劇場很合得來,用搜集來的回收物料,化腐朽為神奇。期望整個演出都帶出一個珍惜資源的訊息。」

《Galapagos-Macau》由劇團滾動傀儡製作的另類劇場,演員們大多是孩子。相片由滾動傀儡提供

《Galapagos-Macau》由劇團滾動傀儡製作的另類劇場,演員們大多是孩子。相片由滾動傀儡提供

孩子們的參與得到了什麼?

「我們想要討論的是氣候變化,所以需要做很多的research,通過整個過程,小朋友也了解很多關於氣候變化的背景和知識。」趙七說。不過除了知識,也許更重要的還是快樂,以及議題持續被討論的意義。

婷婷說,小朋友未必即刻感受到害怕、絕望之類的情緒,可能會對著鏡頭照本宣科,例如氣候變化是什麼之類,十一歲左右的小朋友對氣候變化這樣的議題還難有切身體驗,「因為這個議題一直的困難都是──它很難表達出切膚之痛。」整個創作的過程未被議題的嚴肅性影響,仍是以快樂為主,哪怕演出在一個破爛的屋子裡,小朋友也一點也不介意。儘管如此,婷婷認為David通過這樣的藝術計畫,當它成為一個全球性的藝術事件之後,很多人參與過、看過之後,這個事件就成為喚起話題討論的重要訊息。

她又分享在過程中要求小朋友們一起收拾物資、回收重用,希望不僅僅以故事傳達,而是在整個創作的過程都貫徹這個議題。「在我們關心的議題上做到言行一致。」

婷婷認為,藝術不但可以幫助孩子突破、保持開放的心靈,亦非常適合教育,她熱切期待政府可以更加重視藝術教育。惟自從疫情以來,劇團在藝術教育方面的資源已經被大大縮減,很多有意義的事情例如「train the trainer」工作坊都無法開展。「希望大家有個小小的開始,給泥土裡的種子養分,等到見到太陽的時候,它們會知道這些都是在血液裡的,已經經歷過。」婷婷如是說。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