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隆新街店鋪兩樣情 商鋪、市民感成效不彰

127 活或化 紙本月刊

文:論盡媒體

網址:https://aamacau.com/?p=106926

時間:2023年12月2日 17:17

特區政府與永利渡假村(澳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自九月二十九日起試行「福隆新街步行區計劃」(下稱步行區計劃),即每日上午十一時至凌晨一時在福隆新街、爐石塘巷、新填巷、桔仔街及何老桂巷之間的區域設立步行區,並注入文化商業活動、藝文表演、休閒餐飲等以吸引旅客。有福隆新街商戶表示,該計劃的動機雖好,但實際上對他們的生意成效成效不大,上落貨更變得不方便。另外,就算有步行區計劃,街上的舊式士多店也正面臨淘汰危機,計劃或無法改變他們的困境。

部分市民認為,政府對步行區的宣傳不夠清晰,而即使有旅客到訪,也多是通過網路評價去決定光顧福隆新街的手信店。

街道上有商戶表示,雖遊客增加,但生意未必可改善。

街道上有商戶表示,雖遊客增加,但生意未必可改善。

商戶:步行區計劃「非常好」 但「旺丁唔旺財」 現時上落貨更不便

平日中午,福隆新街共有二十七間店鋪營業,有十四間店鋪則是閉門,更有少部分鋪位未出租。福隆新街部分商店老闆及員工就表示,政府設置步行區活化計劃的初衷不錯,但實際上對商戶的生意額影響不大,而且現今上落貨變得更不方便。

手信店姚標記老闆表示,步行區計劃「非常好」,吸引不少旅客前來,但生意額與開通步行街前相若。不過現時上落貨較不方便,要從附近托貨到店。他也表示,與同區的手信店、食店相比,自己售賣的貨品是特色手信,需要薄利多銷,才可以與其他商店競爭。

福隆新街人流。

福隆新街人流。

聯發電業行員工楊生表示,政府需要從多角度去思考步行區計劃。他認為,政府有意想活化舊區「都好嘅」,起碼街道變得乾淨,遊客也變多,「但他們就不一定會入來(光顧)。」

楊生又指,電業行主要是做批發生意,故遊客數量對他們的生意額沒有影響。

雖然政府規定步行區在早上十一點前可以通車,但因為供應商起貨時間大約是十點至十一點,進貨到商店時已經是十一點以後,所以要從附近的街道「上落貨」,再用推車推到鋪內,「落貨都要推出去(步行街範圍外)。」

大三巴餅家員工就指出,雖然步行區有桌椅供路人休息,但「整條福隆新街連垃圾桶都沒有」。他亦表示,設立步行區令人流變多,但生意額與過去相差不大、上落貨都需要從「路口推過來(鋪內)」。

員工認為,福隆新街部分店鋪的生意較好,主要是依靠網紅宣傳及「賣廣告賣得犀利」,所以設立步行區只能「旺丁」。

舊式士多面臨淘汰 勢弱難競爭
商戶:式微是「遲早的事」

福隆新街上有兩間舊式士多店。儘管政府推行步行區活化計劃以吸引旅客,但仍無法解決舊式士多店的困境。

美華堂士多商戶鄧女士就表示,政府推出步行區計劃後,生意「還差了,人多了不過只是走嚟走去影相」。

鄧女士回想,過去疫情三年對士多的影響很大。「(生意)非常差,連鋪租都搵(賺)唔到」。最近,老闆直接勸說她結束營業,「唔好做啦」,但她需要等待她的合夥人休假結束後再決定。

鄧女士當初以為,政府推行步行區之後生意會好些,「點知比那時更壞。」因為一來封了路,沒有什麼車進來,二來是與經濟環境變差有關。「講真,有些人都沒有工開,不是每個人都有工開⋯⋯旅客都不敢消費。」

鄧女士認為,要想商鋪生意變好,就要求變,要推出「新潮嘢」才可吸引客人消費,而且要選好地段。如果像士多那樣在街尾開店,生意就會更差,「加上我們古老人,又做些傳統的(士多),所以很難謀生。」

福隆新街已有上百年歷史,惟相關歷史背景推廣未顯著。

福隆新街已有上百年歷史,惟相關歷史背景推廣未顯著。

另一舊式士多永生和士多的商戶雷先生就認為,比起大三巴、路氹城等景點,福隆新街始終是舊區,人流較差也是正常。他表示,供應商有時會在十一時之後才會進貨,已在車輛禁行時間內,「有時就是這麼晚,沒有辦法的,(供應商)不是只送我們那間,一送就送很多間。」所以,他也只從新馬路推貨到士多。

雷先生表示,現在競爭很大,除了有超級市場外,部分超級市場更有送貨上門服務,「我們那些(舊式士多)遲早(被)淘汰的。」而且,超級市場進貨較多,即使疫情前後入貨價變貴,但仍可以壓低成本,成本比舊式士多低。他以一罐飲料為例,供應商來貨價是五元,士多賣六元都很正常,但超級市場可以賣四、五元。「你說怎樣做呢?」疫情並不是士多生意變差的主因。

旅客多為了手信店、網上評價來福隆新街
市民感政府宣傳「不清不楚」

有路過的市民表示,政府對步行區的宣傳推廣不足夠、不清晰,「(政府)是有宣傳的,但是那些影片(宣傳影片)講得不清不楚⋯⋯沒有說得非常清楚是何時舉辦的活動。」他又認為,與公園相比,步行區算是不同類型的休憩設施,對小朋友的成長都好的。

福隆新街上的旅客大多是因為網絡宣傳而來。來自上海的徐小姐剛從福隆新街的手信店購物,她表示,自己是因某款網路評價程式介紹才到步行區。之所以依靠該款程式去選擇手信店,是因為她對澳門的連鎖手信店沒有興趣,想光顧本地人才會吃的手信店。她又以家鄉為例,「(開設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那種老字號,你讓我去買我也不會買。」

徐小姐指出,在澳門旅遊需要經常走路,因為交通沒有上海方便,「基本上就是打車,要麼就是坐公交。」

來自北京的譚小姐表示,自己也是依靠網路評價程式得知福隆新街,於是就在此尋找食店及景點,可是她發現街上的店鋪選擇較少,「可能就只有比較老字號的店鋪。」

永利主辦的大賽車主題推廣展覽。

永利主辦的大賽車主題推廣展覽。

福隆新街歷史未突出
博企聯同坊間組織辦短期導賞活動

福隆新街有數百年歷史,上世紀曾是名聲響亮的煙花之地,吸引來自香港、廣東的歡客到訪。但似乎旅客並不全然熟知其歷史背景。

來自佛山的吳小姐及曾先生表示,自己純粹路過,「見到有櫈就坐。」完全不知道福隆新街是最近才變成步行區,對於福隆新街的歷史,他們更是一無所知。

永利(澳門)於十一月在文化公所舉行「古巷時速——大賽車文化藝術展覽」,同時亦在該月中邀請澳門口述歷史協會承辦「活現福隆 福隆新街文化旅遊導賞」。

文化公所的職員受訪表示,導賞活動需預先報名,而且報名人數有限制。期間,有不少路過的遊客都會跟著去聆聽導賞員講述福隆新街的歷史與變遷,可見其對街區歷史感好奇。

據活動宣傳單張,福隆新街的導賞活動只設有粵語,操普通話的旅客未必能理解內容。對他們而言,若到訪福隆新街、有心了解街道的昔今變化,難道只能透過網路一途嗎?

對商戶而言,「福隆新街步行區計劃」目前似仍處於「有好過冇」的階段。要怎樣才可以讓福隆新街切切實實地被活化,就需要政府及博企繼續去思考。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