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Level Up──專訪社會企業「拾芳.環保回收」

125 愛之重鎚 紙本月刊

文:大蔥

網址:https://aamacau.com/?p=105051

時間:2023年09月28日 11:11

之前開環保鋪頭的潘永醴,也是網上擁有2.3萬成員的環保社群「澳門減塑日常」的創辦人。自從環保店轉為網上之後,潘永醴並沒有停下推廣環保的腳步。令人眼前一亮的「拾芳.環保回收」( SAP FONG Recycling)成立,他也是主要的創辦人之一。這日他和合作的蔡小姐一起接受了本媒訪問,談談拾芳的成立和運作。

在威尼斯人舉行的展覽蒐集參展商的紙皮。

在威尼斯人舉行的展覽蒐集參展商的紙皮。

初心:想幫助拾荒者

說起為何要成立拾芳,潘永醴回答初心是想要幫助「拾荒者」。「作為一個社會企業,拾芳想幫助社會上從事環保回收的前線人員。我們把『荒』字改成『芳』是想讓拾荒這件事情變得現代少少、專業少少。」四位合夥人想做一些新嘗試,讓回收範疇和面向更廣,「例如會展、家居、辦公室之前沒有做回收,而我們的出現可以讓這些地方的紙皮得到循環再用,減少焚化。」

蔡小姐告訴我,他們一直和澳門的拾荒者們有密切接觸,了解他們的困難,例如夜晚撿到的紙皮沒有地方放,手推車要走很遠、有被車撞的風險,整件事十分灰色。原來現時撿紙皮的人已經不再是公公婆婆,而是有很多越南人在做,「算有少少過界,所以遇到情況,他們都不會去反映和解決,而是『走佬先』。」潘永醴解釋說,「(越南拾荒者)他們下班之後來撿紙皮賺外快。其實做成個鐘可能也只有十元,澳門人未必願意做,有些公公婆婆是把這件事當作世藝在做。」

「『拾荒』這件事目前還未成為一個職業,但是拾荒者對一個城市卻是非常重要,如果沒有他們,周街都會是紙皮。」蔡小姐說。於是從去年開始,幾位合夥人接觸了很多拾荒者,想了不同的方案去幫助他們。例如出車幫助他們收紙皮,以解決夜晚的時候他們的紙皮只能放在街邊的困境,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發現成本太高。「也有試過『車換車』計劃,當拾荒者去到回收點的時候通常要等候,我們就提供一架吉車讓他們可以繼續工作,節省了等待的時間。我們也為學校和機構提供拾荒者體驗的活動。」潘永醴補充:「這些體驗活動很好玩,很受歡迎。邀請一些拾荒者到場分享,又讓觀眾親自嘗試推車堆放紙皮的比拼遊戲。」

成立一家社會企業後,更加可以聘請這些拾荒者,得到在澳門合法工作的藍卡。「我們現在真的請到了一位拾荒者員工,希望將來可以請更多,讓他們可以合法的做回收。」蔡小姐說。

發展:從超市到會展,再到家居

「拾芳」公司回收最多的是紙皮,因為紙皮量較多,而且如果不撿拾,就會塞住家居垃圾桶,浪費資源。潘永醴告訴我,澳門的固體廢棄物中有三成都是紙皮,若想要提升回收率的話,紙皮相對是比較高效的選擇。此外,商戶提供的紙皮通常新淨,而且和其他資源垃圾相比價值也較高。

蔡小姐說:「一開始,我們不是做家居,而是超市。我們嘗試了新口岸和氹仔,這兩個地方沒有回收點,所以沒有拾荒者,也不用搶人的生意。超市其實很難,他們都習慣了免費甚至還有『回水』的拾荒者服務,暫未有誘因去付費做回收,到後來我們聯繫了會展商。」

潘永醴補充:「目前主要客戶是會展公司,因為政府開始有會展的環保津貼,靠這筆津貼,會展商會願意把資源給我們,目前做了二十幾個站。」後來也開始把業務發展到家居的回收方面,「居民方面,每週收一次的定期客有十幾戶。」「隨著公司的發展,我們回收的種類也越來越多,主要是家居回收那一邊,商業的話,主要還是侷限於紙皮。」

困境:回收物料的價格不斷下跌

潘永醴說,「拾芳」作為一個社會企業,角色是中間商,在客人和下游的回收商之間做聯繫。「回收商要回收的量十分巨大才能回本,所以他們是不會回收『濕碎嘢』,這部分就由我們來做。我們要儲量,或者幫街邊的小型回收商將資源搬過去,這樣就不需要一噸才收。我們的角色有時是負責運輸的中間商。」

經營情況方面,蔡小姐回應指:「由於內地入口政策的改變,紙皮的價格從十年前八毫,跌到年頭還有四毫,現在是兩毫到三毫紙之間。價格不斷下跌,很便宜,可能連車費都付不起。」所以回收業界現在面臨相當大的挑戰。至於企業的利潤來源,「現在有一些購買長期服務的家庭客也讓我們有較穩定的經濟來源,不過大的利潤還是購買一次性服務的客戶,有一些公司也願意使用我們的服務。」潘永醴說希望目標是一些有環保意識,但回收站離他們家較遠的家居客戶。

期待:政府應出台更多配合回收商的政策

談到香港的情況,潘永醴指,香港有較多下游的回收商,又有相對較多的大型公司需要履行社會責任,所以在香港的同行會多一些選擇,但沒有政策的推動,都是困難重重。例如清潔大廈的姨姨,將所有垃圾都放進垃圾車的工作量遠小於還要打包紙皮等資源垃圾。如果沒有污者自付的政策,紙皮等資源垃圾需要硬性分開的話,回收仍非常困難。

除了污者自付,潘永醴還希望政府在出口方面有更合理的政策配合澳門的回收商做回收,畢竟澳門並沒有足夠的土地自己處理資源垃圾。「如果沒有政策配合,澳門的回收商做得非常辛苦。政府現在有在建廚餘回收廠用來發電,這很好。如果可以有本地的資源回收廠,就是最好的情況。」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