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的融合生

教青局

早前寫了兩篇關於融合教育的文章,分別是簡介融合教育及訪問有份參與融合教育工作的老師,而這次想與大家分享一下本人曾經接觸過的 SEN(特殊教育需要)學生,讓大家更了解這些同學的情況。

過去,我在一間協助輟學生回歸校園的機構工作。雖然這機構並非正統學校,不過也以一般學校課堂教學的模式進行,有中、英、數、科學、歷史、通識等學科,亦有一些其他學科的,如視藝、音樂、家政等。由於工作關係,我也曾接觸過一些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由於該機構不是正統學校,所以沒有融合老師及資源老師,除了導師外,只有學生輔導員及家庭輔導員,而我們是用小組制進行,即由一位導師跟進幾位學生,我們也要為融合生寫個人學習計劃,故對融合教育有一些體會。在這裏不提名舉一些學生例子,希望幫助讀者了解融合生及在跟進融合生需要所遇到的困難。

讀寫障礙

讀寫障礙即是在閱讀及寫字上感到困難,有時會寫錯字,例如左右倒轉等等。曾有一位學生,他中文作文經常只可寫幾句,然後就不能再寫下去,每一次也是如此。不過有一次我要求該名學生以電腦打字,寫一篇遊記。結果,他打了很多字,洋洋灑灑記錄了其首爾的行程。

對這名學生而言,以筆寫字成為他的困難,但用了電腦打字便可以助他自由地用文字表達思想。這亦証明雖然這類學生雖在閱讀及寫字上有困難,若能透過其他的有效方式來協助他們的話,則有助其思考及表達。正如曾經看過一部有關特殊教育的記錄片,因為學生有讀寫困難,老師豁免了其筆試、改為面試,結果學生也可以通過考試。

面對有讀寫障礙的學生,導師都要很有耐性,慢慢教導他去學習寫字,又或者用其他方式,例如聽他表達後再教他寫,又例如邀請他用電腦打字等,這樣可以幫助他比較容易學習寫字,克服困難。

本澳學生。

 懼怕學習的焦慮症

曾有一名患上焦慮症學生很怕到正式的課堂學習,每次站在課室門口,卻步不入班房。有一次他被安排到一個職業培訓課程,起初以為是正式的課堂,可能以為那裏的學習環境跟傳統學校一樣所以他站在課室門口不願進去。到了第二堂,因為了解該課程教學模式是以動手做為主,他才能夠投入學習,並且學得高興。慶幸的是,這位學生最終也克服焦慮,完成中學學業,並進入大學繼續學習。

在這名學生克服焦慮的過程中,導師們及學生輔導員對他的關心是不可少的,亦要制造一個與別不同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他接受的環境中學習,當然這也不可以長久,當學生開始對學習改觀,對學習的焦慮減少,就可以嘗試邀請他轉到正統學校學習,當然,學生願意配合也是關鍵,最後該學生接受了回歸教育,完成了中學課程,再進入了大學繼續學習。

自閉症(社交障礙)

自閉症是常見的,有一位學生因患上自閉症,所以一直都沒有說話,即使我們怎樣撩他講說話,他也沒有回應,即使有回應,也只是一兩個字的話兒。有一次學生們參加歷奇,他可能不太喜歡或不太適應,所以獨自走到大門,並爬上高處,幸好他的導師察覺,立刻跟去處理,通知他的家長接他回家,否則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首先,這類學生需要特別關注,因為他既不表達自己,亦可能不能投入群體,雖然這位學生已經很好,因為他也儘量配合群體,但難免會有例外情況,所以隨時都要觀察他的情況。另一方面,不要因為他沉默而不跟他溝通,因為他的聽覺正常,能聽懂別人的說話,所以也要跟他溝通,縱然得不到回應。困難之處就是難以透過他們的言語來了解他們,所以需要耐性及同理心,去明白他們的思想,了解他們的需要。

資優學生

資優學生也是智力障礙的一種,他們的智商比正常人高,這樣可能是一件好事,我們不需要擔心這些學生的成績,但卻因為資優,使他們與別不同,難以跟別人相處,不願順從老師指令,因為他們可能比老師更優秀。

曾有一位同學參與歷奇培訓,歷奇導師教學生行山,需要用指南針,但他卻常常拿出流動電話,堅持使用電話中的地圖。雖導師已經常制止,惟他卻一次又一次拎電話出來,似乎沒有在意導師的提點。

外國已有不少書藉和研究「資優兒童」。

外國已有不少書藉和研究「資優兒童」。

多動症

多動症的學生喜歡在課堂上「搞事」,不過他們卻是因不能自制,又或者要靠藥物控制自己。有一位多動症的學生,經常在課堂上做出很多奇怪的動作,有時會發出怪聲,令到其他同學對其生厭。面對同學的不喜歡,他卻不以為然,繼續我行我素。

疫情期間在上網課時,他也經常做一些動作,使其他學生不能夠專心上課。同學們經常投訴他,甚至與其爭執,而他亦沒有收歛,所以導師們便不斷處理這些投訴及爭執,直到他學年結束為止。

另一位同學,亦有些少多動症,而他最喜歡做出一些出人意表的事情,例如喜歡模仿某些網上短片,用手來玩弄食物,這引起其他學生反感,甚至因此被同學破口大罵,多次需要導師調停。

以上的例子,其實只是冰山一角,相信正統學校要面對的更多、問題更嚴重SEN同學。然而,若要幫助這些學生,真的不能用幫助一般學生的方法。如果有心幫助融合生的話,必須認真思想以何方法才有效。然而,作為參與跟進SEN學生工作的教育人員應有心理準備,努力裝備好自己,接受必需的培訓,以免事倍功半,最終吃力不討好。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