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平穩 居民生活漸復常 議員促調整口罩限制

隨著本澳放寬防疫政策,居民的生活逐漸疫情生活。然而,疫情後當局仍倡議居民佩戴口罩,出入部分場所仍必須戴上口罩。本澳除「6.18」疫情期間外,均未有設「口罩令」,而絕大部分居民都會選擇長期戴上口罩。在今(8)日立法會議程前發言中,間選議員林倫偉以及直選議員林宇滔均提出,在防疫政策放寬後,口罩限制亦應相對應放鬆。

直選議員林宇滔

林宇滔:放寬口罩 真正推動社會全面復常

直選議員林宇滔指出,不少國家和地區在疫情高峰過後,為實現與病毒共存,建立長遠群體免疫,均逐步解除口罩令,如新加坡和南韓等已分階段全面取消口罩令,日本近日亦宣佈於 5 月解除室內口罩令,香港亦表示考慮於冬季流感高峰期後取消口罩令。然而,本澳相比疫情期間,本澳目前僅放寬了出入場所檢查健康碼及測量體溫等防疫措施。

林宇滔表示,疫情期間戴口罩是阻截病毒傳播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根據傳染病理論及研究,不時接觸病毒,尤其是不同的毒株,可讓免疫系統持續增強免疫力;相反,長期通過戴口罩等外在手段阻隔與病毒接觸,反而影響免疫力,在疫情高峰過後更容易感染及造成更廣泛傳播。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亦指出,戴口罩或對學習和社會心理發展有潛在影響等因素,故建議疫後不戴口罩,並認為這不單是社會復常的選擇,亦有利整體公共衛生,並且能減緩下一波疫情的傳播高峰。

林宇滔表示,疫後,當局應持續監察新冠病毒的變異及傳播情況,在預測疫情可能出現高峰期時,及早為重症高危病例做好早期識別及治療。在確保醫療系統有效運作下,未來應對新冠病毒的措施,與季節性流感的防控預案基本一致。

林宇滔亦促當局訂立明確時間放寬防疫措施,並明確只在自身有呼吸道症狀、社區正出現感染峰,又或需要接觸高危人士等情況下才需戴口罩,真正推動社會全面復常。

勞校中學副校長、間選議員林倫偉

戴口罩有礙幼兒交友及辨識情緒
林倫偉:冀學生令恢復正常校園生活

勞校中學副校長、間選議員林倫偉則指出,有學校老師反映,今年小一學生的語言學習水平較過去下降。戴口罩下,幼兒看不到表情和面孔,對學習辨識情緒和交朋友都有一定影響。

林倫偉又稱,因應疫情進入新常態下,加上現時疫情平穩,極少人因擔心疫情而告假,家長都放心讓未感染學生回校上課。教青局應持續與校方、家長和學生溝通,逐步放寬學校的防疫措施,令學校的運作復常,讓學生恢復正常的校園生活。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