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輕軌全長24公里 設21個站 林衍新:輕軌是未來交通重點發展方向

即時報道

文:記者小聚

網址:https://aamacau.com/?p=96550

時間:2022年12月8日 3:03

交通諮詢委員會主席、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回應傳媒提問。

特區政府於本年五月就《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下簡稱「交通規劃」)進行公開諮詢,而該規劃的最終定案文本將於今(8)日在網上對外公佈。交通諮詢委員會主席、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表示,公開諮詢期間局方收到的「大部分意見對輕軌建設持正面的態度」,輕軌將是未來交通的重點發展方向,而於2030年本澳輕軌總長度將為24公里,共有21車站。

交通諮詢委員會(下稱交諮會)昨(7)閉門舉行會議,會後林衍新表示,該交通規劃的總結報告及正式文本將於今日在網站公佈。

交通規劃諮詢文本獲逾7成支持意見

據交通局,在交通規劃公關諮詢期間,局方共收到有效意見1,611。諮詢期間舉行6場業界以及公眾諮詢會,合計有215人次出席諮詢會,共有90人次發表意見。在收到的意見中,有74%為支持意見,有4%為反對意見,而餘下的22%被局方列中性意見,涉及提出建議、意見以及看法。

交通局又指,把1,611份意見可分拆為2萬條意見,有68成意見支持交通規劃所提出的內容;而最受社會關注議題分別增加步行通道、大力發展軌道交通;最受社會大眾支持議題則是智慧巴士,完善口岸交通。在最終本的文本,特區政府提出有序推進軌道建設,確保2030年軌道線網長度增加到24公里,共有21車站。

長久以來因為超支、超時、營運等問題,輕軌已成為澳門的「負資產」。

長久以來因為超支、超時、營運等問題,輕軌已成為澳門的「負資產」。(資料相片)

林衍新:主力解決軌道、步行網絡問題

林衍新表示,市民意見認同文本解決方案,「文本提出的建議得到支持意見比反對意見較多」,以輕軌以及步行系統為未來十年主要出行方式亦得到大部分意見認同;而最終的文通規劃文本已清晰列明,輕軌是未來交通的重點發展方向。特區政府現時主力方向便是解決軌道交通、步行網絡涉及的問題。

輕軌氹仔線於2019年正式開通,惟遇上疫情每年虧蝕嚴重。現時,除東線外,氹仔線延伸到媽閣、輕軌石排灣線以及橫琴均已動工。據輕軌股份有限公司,東線初擬全長約7.7公里,設有6個站,北起關閘附近地區、連結新城E區,最後到達氹仔碼頭站。

林衍新表示,政府正為東線公開招標。同時,特區政府正在處理相關手續,以取得關閘口岸旁邊V型地段的使用。一旦這塊地完全劃歸澳門使用,政府暫時的規劃便是研究關閘口岸到青茂口岸輕軌延伸線,而這部份則屬於輕軌「西線」較可行、可優先處理的。

他又稱,若這延伸線事成則可由青茂連接關閘口岸,再到北安碼頭、機場、甚至横琴口岸,屆時輕軌將連結所有重要的口岸,「客流量肯定會大大提升,道路壓力相對減少很多。(這)未年十年的願景,(政府)爭取、好努力咁去實施到。」

他續稱,大部分意見對輕軌建設「持正面」的態度,東線預計2028年建成,「西線」則下一個十年的規劃。「輕軌作用相當大,我哋希望實事求是,儘量喺現時基礎上、條件許可下推進⋯⋯不希望做太多承諾,因為在規劃文本對市民的承諾的話,要盡實施到」。

對於文本提出規劃及建設的步行通道及行人天橋約10公里,林衍新亦表示,天橋實現人車分隔,大受市民歡迎,收到好多認同意見。政府正計劃東北大馬路行人天橋,明年工務部門有更詳盡資料公佈。當局亦會繼續收集市民意見,在人口密集地方再覓土地建天橋。

諮詢文本將嘉樂庇總督大橋歸類為主要行人步道。

通規劃文本建議參考重慶以纜車等多樣化的出行方式。(網絡圖片)

林衍新:連結AB  跨海纜車仍是選項

林衍新亦提及交通規劃文本建議參考重慶以纜車等多樣化的出行方式,認為纜車是連結A、B區選項之一。工務部門正構思A、B區之間交通連繫,「纜車是其中一個出行可行性」。來自旅遊業界、的士業界、工程業界交諮委代表的意見支持建纜車,亦有市民提出反對意見,擔心安全以及成本,有關建纜車「社會未有好大共識。」

他續稱,經整合意見,(當局)決定將有關項目放到 A區與 B區連接通道規劃中」,這樣便有彈性、亦可讓社會討論有更多時間充分討論,再因實況作考慮。至於採用纜車、道路、橋樑或以隧道連接,現時仍未最終方案,工務部門「仍在構思各個方案,未有固定方案,要視乎工務部門的設計,有消息會適時公佈。」

車輛增長被指為惡化空氣問題原因之一。

林衍新:現時控車效果令人滿意

林衍新又表示,現時在控制車輛增長方面令人滿意,幾年當局將車輛增長定在3%或以內,過去幾年均達標,而今年增長大概為1%,爭取車輪年增長率不超過3%

他又稱,當局會繼續鼓勵市民多使用公交以及步行,未來方向鼓勵市民多綠色出行。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