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作為一種再現情感的形式:專訪《梅婆》導演黃榮俊

閒人公社首辦澳門紀錄片競賽

2022年澳門國際紀錄片影展首獎,由澳門創作者黃榮俊的最新短片《梅婆》獲得。《梅婆》的呈現手法是動畫,並置在今年度入圍的其他作品中,其影像的表現形式確實與其他多是紀實拍攝真實事件與人物的典型紀錄片頗為不同,但若仔細探究《梅婆》援用的素材與現實的關係、作品背後所透出的創作意圖,便會發現這部以動畫為手法的作品,其實開啟了我們對於何謂紀錄片,創作和現實關係的更多討論與想像。

《梅婆》是一部圍繞著外婆和外孫之相處的故事,導演黃榮俊(下稱阿俊)取材自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外孫阿俊和外婆一起展開一趟巴士之旅。過程中外婆不斷叨叨絮絮詢問外孫各種奇怪的問題,不時地做出令人感到尷尬的舉止,陪伴在側的阿俊一方面早已習以為常,練就一身充耳不聞的本事,但另一方面仍會被外婆突如其來的異想,在心中激起一波波漣漪。

一趟祖孫的公車之旅開啟《梅婆》的創作之路

九十後動畫藝術家黃榮俊

故事的起點其實來自導演阿俊和外婆一次難得的小旅行,因為家人都沒空陪外婆去看牙醫,所以阿俊便獨自和外婆早起搭巴士回老家看牙醫,結束後祖孫倆在附近走走,一起吃個飯,然後再搭巴士回來。在這趟祖孫倆一起的旅程中,外婆在如常的叨念之間,突然喃喃地冒出了這麼一句話:「我不知道我能看到你的日子還有多久。」這句話,成了《梅婆》這部作品的契機,「聽到這句話時我的反應其實有點複雜。一是感動的,二是再次覺得她沒有顧到別人的感受就擅自講了一些話。」

阿俊談起目前獨居的外婆,話語間總透著好氣又好笑的語氣,「她常常這樣,沒有在管別人的感受。」比如影片中彷彿「鬼打牆」般詢問阿俊十百千萬億等數字的語音訊息,就是外婆某天用微信傳給阿俊的。「她以前都是打電話,會用微信之後就改傳語音訊息。她不是固定傳給某些人,而是最近比較常出現在她身邊的人就會成為她的目標。所以親戚們都有個默契,會避免成為她的目標。」言下之意聽起來有些無情,但是《梅婆》卻處處透出導演對外婆深刻的觀察與情感,那情感是阿俊自承難以用文字表達的,「我很難用文字去描述我認識的外婆,頂多列出一些關鍵字,但是要勾勒一段文字對我來說是困難的,我很難用言語來表達感受性的事情。但動畫可以,動畫有很多可能性,很多風格手法可以呈現,所以動畫正是我呈現我所理解、觀察到的外婆的方式。」

動畫,作為一種更貼近真實感受的表述形式

《梅婆》入選今年多項國際重要影展

紀實影像,其記錄、擷取真實生活中的片段,其「真實性」似乎常常不證自明,人們普遍認為紀錄片再現的「真實」,乃是奠基在攝影機實實在在地捕捉了某個時空下的人事物,眼見為憑,但事實上所謂的「真實」經過攝影機和蒙太奇的轉換後,可以幻化出相當多義的結果,與其說是唯一的「真實」,其實更貼近對真實的再現。如何透過對紀實性的素材做創意的運用,來再現創作者對身處現實的理解與詮釋,正是紀錄片最有趣的地方。而《梅婆》正提供了我們對「紀錄片可以是什麼?」更寬廣的想像。

導演阿俊在影片中相當巧妙地放入外婆傳給他的語音訊息,那些語音訊息乍聽之下相當無厘頭,但真切地體現外婆當時的心境狀態,同時這些語音訊息也勾起了阿俊對外婆的回憶,成為片中再現外婆人格特質的素材。此外,外婆的語音訊息,也乘載了即將消逝在當代澳門社會中老一輩人的說話方式,那帶有獨特地方性的鄉音幾乎再難以在年輕世代的澳門人身上見到。

除了使用外婆實際錄下的語音訊息以外,阿俊也找來就讀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時的同學洪翊博設計聲音。洪翊博是標準的斜槓青年,既是舞者又是劇場的燈光師,他自謙聲音設計只是興趣。他從腳本去揣測人物心境,將自己的感受與經驗帶入場景之中思考聲音。比如外太空場景時,他想像是阿俊回到一個安全舒適的私密環境,「安靜、感到被包覆,但是不能沒有聲音,因為沒有聲音其實會讓人焦急與躁鬱。」又比如外婆不斷碎碎念的部分,翊博選擇以扭曲聲音的方式處理,他聯想到自己尬舞時的「刷碟」——想把別人的音樂洗掉的過程,「那感覺就像是你其實不想聽,但是又得聽,就會有種『嗚嗚轟轟』的感覺。」洪翊博在思考聲音設計時,很常從日常經驗取材,有不少聲音是他實際到街上錄下的。

黃榮俊坦言還不敢讓外婆看自己的得獎作品

《梅婆》交織著外婆傳來的語音訊息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響,經過創作者創意的處理後,編織成一幅屬於「外婆和阿俊的音景」,且這音景是橫跨內心的現實與外在的現實。相較於阿俊前一部動畫作品《黃苦瓜》——處理父子之間的相處關係,由自己錄製的第一人稱口白貫穿全片,《梅婆》在敘事手法與影像風格上有相當顯著的不同。

在「簡陋」中尋找另一種「美」的可能

阿俊回憶自己在創作《黃苦瓜》階段,很著迷於擬真的材質與畫面,試圖在真實與虛構之間尋找平衡,而《梅婆》則是他對於「簡陋」風格的探究,「我嘗試2D3D之間取得平衡,實驗兩者能碰撞出什麼火花,看能否在『簡陋』與『醜陋』中找到一種風格。」他以質樸的手繪線條、靈動的人物造型設定和場景組構、穿插著圖像化的手寫字,自由地勾勒出他所認識的外婆。影片調性依然保有《黃苦瓜》的那種冷面幽默(deadpan)與奇想,多了點祖孫之間的溫馨,但這溫馨並不濫情,固然部分原因是阿俊有意識地不想說一個太矯情的故事,但或許也因為外婆令人難以捉摸、不按牌理出牌的性格,讓故事雖然通俗,卻充滿怪趣味並不流於俗氣。

談到《梅婆》於「簡陋」風格上的探索,阿俊提到他畢業後回到澳門,進入動畫公司一週上班三天,其餘的時間才從事自己的創作。相較於商業型的製作多追求精緻、漂亮的動畫表現,需要大團隊、昂貴的視覺特效,他更感興趣的乃是如何以更具作者風格、以小編制就能夠創作的工作方式。固然在創作過程中,他總會不斷質疑自己,覺得不夠有底氣,對這樣的「簡陋」風格沒那麼有信心,「會不確定我這樣畫真的可以嗎?大家真的會接受嗎?畫面這麼隨性可以嗎?我會一直反覆地懷疑自己。同時另一方面,我也會去想,這個畫面只能做到這樣嗎?還能不能更風格化、更跳出來?每一次做畫面時都會被這兩個想法同時糾纏。」阿俊說道。

如何在維生和創作之間取得平衡,一直是創作者的難題。談到澳門「僧少粥少」的影視產業環境,商業型的製作多是仰賴香港、台灣的外包案,而獨立創作者大多仰賴政府的補助案,例如今年入圍競賽的作品中就有三部是來自澳門文化局的「澳門影像新勢力」補助;而動畫類相較於劇情長片與紀錄片,獲補助的金額並不多,最多五萬澳門幣,與手工繪製動畫需要花費的時間與心力來說,幾乎不成正本。

但對阿俊來說,以動畫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再現生活中所經驗的現實,是他希望能持續從事的事情。如何在主流的精緻影像美學之外,找到另一種屬於這個世代的情感表述方式,或者說,另一種「美」的形式是否可能——不僅僅是視聽感官呈現上的,也是工作方法與生活態度上的,如何透過創作掌握個人作為主體的主控權,《梅婆》提供我們一種思考的可能性。

《梅婆》入選今年多項國際重要影展

作者簡介

謝以萱,從事電影評論與策展工作。關注當代東南亞電影與視覺藝術,以及影展和影像機構作為一文化知識生產的場域。為《紀工報》主編、台灣影評人協會成員之一。參與影展選片與評選工作包括:台北電影節、台灣國際女性影展、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桃園電影節等。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