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抗疫走向政治化再加民粹之路時⋯⋯

二〇二〇年一月澳門出現首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患者來自武漢的女遊客),之後,陸續出現個案,尚托賴主要都是輸入,且相對不少其他國家和地區算是處於風平浪靜狀態。然而,「世事何曾是絕對」,今年六月十八日突然在社區爆發「Omicron BA.5」,這個流行性感染力甚強的病毒,很快導致眾多市民受感染(截至十二日累計共1,615宗感染個案)。在面對澳門街近代以來前所未見的「嚴峻疫情」,似乎民間蔓延著一種不安的氛圍,尤其遵循中央實施對病毒「清零」政策下,特區政府於七月九日宣佈,於七月十一日零時至七月十八日零時全澳進入「相對靜止期」——實情是「禁足」的狀態。然則,在這事件/決策當中顯示出的種種問題,令人們需關注/思索的是,當抗疫不是以科學主導及理智和專業為基調,卻走向政治化再加民粹之路,這對澳門未來的影響將會更深遠。

怎麼防疫均進退失據⋯⋯

在「Omicron BA.5」進入澳門街的初期,當局採取了在上海嚴控措施與香港相對放寬(類似共存)方式之間「中間落墨」的「澳門特色」抗疫模式。

期間,全民一輪一輪做了N次核檢,重點地區及人群的核檢、全民自我快篩不間斷,人們被抗疫「折騰」得過度疲勞以致形成焦慮,而不滿情緒亦積壓愈大。然而,病毒自是依循其軌道/規律而行,確診人數持續上升,而數字也就形成壓力。當中,坊間和網上漸強的言論、社會人士意見和一些媒體追問以及批評政府防疫不力,不斷督促政府採取嚴厲控疫方式,包括「封城」、「禁足」、「網格化」及「停工」等,以冀可在短時間內將數字壓下去、迅速「清零」。

與此同時,內地官媒也少有地出聲「施壓力」。《市民日報》七月六日在其頭版刊登的《人民日報》海外版文章「病毒面前沒有優等生幸運兒」,當中直指特區政府:「目前有關防疫措施不夠嚴格及時緊湊,顧慮頗多。」更強調:「只有正視問題,不存僥倖心理,不回避困難,緊扣問題果斷出台措施,堅定執行不搖擺,才能跟病毒正面交手,並在儘量短的時間內取得全勝。」

顯然,當局之前似乎一直認為應以「澳門特色」抗疫,既不全採用內地的嚴厲方式,更拒絕參考西方的「共處」模式。衛生局局長羅奕龍曾表明,「任何以動態清零為目標的地方,都沒有應對『OmicronBA.5』經驗可供澳門參照。不及『OmicronBA.5』強的『OmicronBA.2』,上海的應對是「封城」超過兩個月,才能達到社會面清零。」他並表示,「『究竟採取甚麼限制手段,加上檢測手段去達到目標?我們要因應澳門的實際情況去考慮。』

羅奕龍坦言,單純看病例數字,社會全面停頓,肯定較快達到目標;但是,很多獨居長者、醫療需求的人士可能產生次生的社會問題。」(見《正報》七月九日)然而,當局最終選擇「打到昨日的我」。

澳門於上月十八日爆發疫情,直至七月十二日疫情仍未受控。圖中為該期間城中某處的片刻記錄。

澳門於上月十八日爆發疫情,直至七月十二日疫情仍未受控。圖中為該期間城中某處的片刻記錄。

最高指示:毫不鬆懈防控疫情

現實上,澳門是不可自主制定抗疫措施的。七月一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香港會見特首賀一誠時明確要求:「毫不鬆懈防控疫情⋯⋯」;另一方面,本澳疫情累計數字亦讓民間形成強大壓力。於是乎,必須要採取更強力控疫措施,已經是特區政府唯一「選項」——就是別無選擇。

然而,當疫情在社區層面的數字趨平穩時,特區政府則在七月九日宣佈,於七月十一至十八日實施為期一週的暫停所有非必要工商業公司場所運作——澳門街進入「相對靜止」、實質是「禁足」狀態!

和諧澳門街變「鐵城」?

控疫走向開重「藥」,但「藥方」相當混亂,當中所謂「相對靜止」的措施,不但執行細節粗疏,更引起關注是觸及對人基本權利與自由之影響,尤其以刑事處罰的嚴苛手段對付出錯/因習慣而犯規的民眾,警方「積極」拘捕、檢察院「快速」提控、法院即時「判決」⋯⋯權力制造恐慌氛圍遠甚於病毒。

在「相對靜止」的首三日,檢察院收到警方送來十六宗涉嫌違反(第115/2022號行政長官批示)防疫措施的案件,涉案十六人分別涉嫌沒有佩戴口罩、佩戴不符合標準的口罩,閒坐、散步或跑步等行為。檢察院在十三日的新聞稱,經初步調查後,相關人士涉嫌觸犯《傳染病防治法》第30條規定及處罰的「違反防疫措施罪」,倘罪成立,行為人可被判處最高兩年徒刑或科處最高二百四十日罰金。

又指,檢察院已將其中三名嫌犯移送初級法院以採用簡易訴訟程序即日審理,其中兩案,兩名嫌犯因「違反防疫措施罪」罪名成立,一嫌犯被判處五個月徒刑緩刑兩年,緩刑條件為一個月之內向特區支付一萬元;另一嫌犯被判處四個月徒刑,緩刑一年。

另一方面,在處理寵物方面,當局欠缺保護動物的意識,僵硬「一刀切」卻無視一些狗隻外出便溺的維生需求。但其實,之前一些文明國家也有在「封城」時會有一些保障動物的措施,當局為何不參考當中的專業知識呢?

「相對靜止期」七日相。

「相對靜止期」七日相。

「禁足」下的一鑊泡

在過度嚴苛的控疫措施下,一些刑處項目「小事化大」,讓人們感覺到澳門街似乎處於另一時空,平時正常的/習慣的事,「禁足」時期卻是指涉嫌犯罪會遭刑控——「荒謬世界」般。

「禁足」下的澳門街,市民處於被「監視」的狀態,你出外隨時可能被執法人員查問及要求離開。當中有媒體報道,有長者需到醫院就診被拒上巴士,被迫步行累了坐在路邊「唞下」,卻又遭執法人員驅趕⋯⋯即使因身體需要,市民亦不能稍坐休息,這是一個什麼城市?

再者,行政霸道的狀況,其中,要市民只可佩戴政府派發指定的「KN95口罩」(所謂的符合標準),縱使市面上有外地官方註冊的牌子貨尤其質量和舒適度遠優於政府派發口罩,但市民竟然連擇優產品的自由都無!而更可怕的是,根據檢察院新聞稿,在涉嫌違反防疫措施的案件中,竟然有「佩戴不符合標準的口罩」,人們強烈質疑「戴錯口罩」也會面對刑罰。這極端做法,到底澳門街是否已成為白色恐怖城市?(根據《刑法典》第四十條(刑罰及保安處分之目的)第二款規定:「二、在任何情況下,刑罰均不得超逾罪過之程度。」)

還有,在「禁足」措施下,對於一些備受困擾人士,又或因工作(如院舍)但機構沒稍作人性化管理的人員,他們面對著甚大壓力而身心疲累;更有,對於老幼、對身心障礙者等群體更是煎熬。

請以科學與理智應對病毒

全球疫情持續兩年多,病毒也在不斷變種。據港媒報道,湖北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學研究所副所長、病原生物學系副主任楊占秋接受官媒訪問時表示,目前為止,所有Omicron變異株病毒的致病能力較過去流行的病毒株相明顯減弱,感染Omicron變異株病毒後引起重症病例,或有症狀感染的病例明顯減少,病人大多數是無症狀感染,即沒有任何症狀。他指出,由於無症狀感染增多,可能對檢測、發現造成一定困難,「但說到引起疾病的危害程度,它是明顯的降低了」。

毫無疑問,人類是不可消滅病毒的,事實上證明幾乎所有的疫區都不斷重複出現疫情,今日「清零」然後又再爆疫的狀態。因此,不少地方早已視之「風土病」而選擇了「共存」之路。

顯然,澳門經過這輪疫情的社區爆發感染,加上約九成人已接種疫苗,相信形成一定的群體免疫力;另一方面,正如專家所指,這病毒的危害程度明顯降低了,尤其死亡率較低了。

由此,特區政府理應說服中央政府,讓「一國兩制」下澳門特區採用適合自己的抗疫方式。這亦就是,在確定可保障市民健康條件下,澳門需要儘快制定向外開放的策略,然後有序地推行,以促使經濟復甦。

事實上,這兩年因疫情澳門博彩業備受打擊,而在未來相當一段時期,國際政治風雲湧動及內地經濟問題等因素影響下,澳門面對挑戰更大。然而,所謂「危」與「機」並存,澳門需要更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真正走向「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同時透過跟葡國親善關係而以文化層面等接觸更多國家及地區,亦就是澳門需要腳踏實地尋覓可持續發展之路,而真正的加大力度對外開放,應該是不可或缺之路。因此,澳門街不要再「自我封閉」!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