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援助幫不到我!」——小店求生靠自己

疫下,小店經營困境更甚。

上個星期(7月11至18日0時)全澳都因疫情而進入了「相對靜止」狀態,日前公佈又再延長五日(7月18日0時至23日0時)。政府一聲令下,除了維生相關行業,其他店舖都要統統關門。受影響的行業之中許多是小店小舖,他們沒有雄厚的資金,每個月就靠營業額來維持基本開支,要求店舖關門即等如讓他們完全沒有收入,但店舖的基本開支仍要維持。即使最近特區政府再推出號稱「百億援助」的經濟措施,實際上是否真的幫助到這些小店?還有眾多失業、待業人士,即使有工作的人,但政府又公佈僱主在停運期間毋須支薪的安排,這星期的全城「相對靜止」對許多人來說其實就等於收入全無,坐吃山空。

環保產品店主:閂門日子靠客人網上下單 自己送貨

「不開門營業,但我仍然要交租。」自6月疫情開始再度爆發,已半關門三個多星期的店主說。該店主要售賣環保產品,一直由店主自行營運,本來就不是高利潤的行業,只能算是剛好夠交租和自己一點人工,但自疫情開始後,生意明顯下滑,這個情況其實已經持續了兩年多,現在更是雪上加霜。「老實說,政府那些援助對我沒有太大作用。」無法開門營業的日子唯有靠客人網上下單,然後自己到處去送貨,希望可以稍為幫補一下租金。

政府剛推出的其中一項針對僱員的援助中規定在疫情的兩年(2020-2021)入息不能超過60萬元,即平均每月入息不能超過二萬五千元,看似不少僱員都能受惠,但問題是這個計劃並沒有把家庭人數納入其中計算。即使有些人收入超過二萬五千元,但可能只是稍微超過,可能他是家中唯一經濟支柱,還要養一家人,這樣生活仍然是緊絀的,但這些因素都沒有被考慮在內,只是簡單地以收入劃分,變成有些夾心階層仍是得不到援助。不過即使得到援助,也只是領到一筆1萬5千元的金額,無法解決長期經濟困難。

店主認為百億援助措施如「退還工商業活動場所房屋稅」、「退還營業車輛的車輛使用牌照稅」等,其實只對大公司、企業有幫助,對小店家根本無甚作用。而「向 2021 年度申報的盈利少於60萬元的所得補充稅納稅人,按其2019至2021年年度三年度,申報的平均營業成本的10%計算,發放每人最少3萬元及最多50萬澳門元的援助款項」的措施,為新開的小店而言亦難以受惠。

護理用品店店主:援助措施作用「其實很微」

另一澳門品牌的個人護理用品店店主則表示,這個援助作用其實很微,疫情持續已兩年多,加上停擺這一周,舖租人工水電等雜費都是要交的,貸款也一樣要還,他們小本經營,相對能得到的援助金額也不高,援助的錢一到手也是落入業主等大戶手中,而政府這些援助措施最受惠的又是大企業、大公司,根本輪不到小店。「政府一直說要鼓勵年青人創業,鼓勵澳門品牌,但是這些措施卻沒有保障到真正想要努力創業的年青人,仍然只是大財團、大企業最受惠。我們想創業的,想多走一步都很難。」

「這種經濟援助措施已經不是第一次推出了,已經推出了好幾輪,但政府好似完全吸取不到教訓,仍然是沒有考慮怎樣才能真正幫助到市民,真的好失望。」環保用品店的店主說。

小店的主要客源並不是遊客,而是本地市民為主,「其實澳門經濟開始差已經不是最近的事,已經有幾年的了。」店主眼見不少在賭場工作的客人自疫情開始後便減少了工作,或者先是被要求放有薪假,放完了就開始被要求放無薪假。疫情已經持續兩三年了,不少客人都坦誠說因為隨時擔心會被炒,收入減少,生活不穩定,錢只敢花在生存上。人們變得精打細算,不再那麼願意花錢,所以生意其實從疫情開始已經一直下跌,這是與社會整體經濟狀況有關的。

在7日的「相對靜止」期間,當局視為「維生」的店鋪須繼續經營。

根據報道,至今年5月,已經有261間獲資助(「中小企業援助計劃」和「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的中小企業因「破產」而結業。(《平台Plataforma》20/05/2022 )但該報導中引述澳門中小企業聯合總商會副會長陳美儀認為租金和人力資源並不是中小企的主要問題,兩位店主對此都非常不認同。

疫下無生意 加租壓力不減 店主:推動減租最有用

對於小店來說,租金絕對是主要問題。「每次交租都好像被割了一塊肉那樣。」環保用品店店主說以前的業主在疫情期間不但沒有減租,還想加租,無辦法之下唯有搬走。

「現在對我來說,最有用的一項援助就是推動業主減租,不是說一定要減很多,但起碼在這段時間可減低一些壓力。租金搞定才可以想其他。但現在你看,就算那麼多店舖結業但都沒有什麼減租的空間出現,租金依然企硬,而政府動也不敢動這一塊,這個房地產的結構太穩定了。」

事實是街上空置的店舖愈來愈多,但不少業主寧願把舖位丟空,也不願意向租戶減租,有些甚至還在疫情期間加租。

另一家主要經營個人護理用品的店主也有同感:「目前最能幫助到我的就是租金,如有30% 租金補助的話,已經很有幫助。我們有申請疫情援助,有申請中小企的免息貸款,也有申請銀行的貸,雖然政府有資助利息補貼,但都仍然是要還款的,所以我現在除了舖租之外,還有這些款要負擔,基本上就是負債的狀態。」

這家店的生意在疫情之前其實不錯,疫情後愈來愈差,現在則處於停擺狀態。現在的成本更是增加了不少,因為原料來自歐洲,部份來自台灣、香港,但現在因物流等費用上漲,造成經營成本也增加不少。之前店主本來也有去一些機構開班,但現在都因疫情而全部停頓了,等於是連這部份的收入也沒有了。

環保產品店主:最壞打算便是結業

「現在最壞的打算是結業,我們賣的不是生活必須品,而是自己製造、生產的一些較小眾的文創產品,現在都是用老本在撐著。其實很多同類店舖都是面臨著相同的問題,比較慘的是我們是澳門品牌,會更加難以經營,還有原料供應、舖租、客源、銷售途徑等問題,如果疫情再持續下去,最壞打算就是結業,結束這個品牌。」

2020年首波疫情時也試過這樣,但店主覺得這次情況嚴重很多,人們已被疫情搞得很累了但仍看不到盡頭,望不見前景,也不知要維持這樣狀態多久,不知道何時才會見到曙光。環保產品店的店主眼見同類型的店舖已經執了三間,很多人都是在燒積蓄、食老本,他也不知何時輪到自己結業。

「其實這兩年已經讓大家清楚看到,沒有了賭場,這個地方什麼也不是,但又改變不到這個情況,這已經根深蒂固,最重要是政府一直沒有去想這方面的問題,沒有出路,讓大家感到很絕望。很多失業或減少了收入的人,現在就去送外賣,但就算外賣這個行業也是會飽和的,就算一些小食店,其實也是做得好辛苦。外送平台抽取的佣金其實好高,小食店也感覺在幫外送平台打工。澳門其實很難內循環。」

旅遊區三大巴附近的店鋪在疫境下亦經營困難。

在現在這樣低迷的經濟環境下,不少人已經要面臨失業、找不到工作,或者被迫沒有收入地賦閒在家,加上政府的防疫政策又不能外出,使人們的精神壓力愈來愈大。今年首季,澳門的自殺率上升了,而可以預視,更多其他問題將會陸續出現。政府的措施能否更貼近市民所需?除了「派糖」還有什麼對策?一天沒有解決,問題只會不斷重覆出現。而只有政府足夠重視,情況才會有所改善。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