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市民也好,前代議士也好,不少人心裡應有同感:澳門爆疫足足一個月,「為民發聲」的立法會去咗邊?
這一個月,不只一次見到有輿論詰問:議員去晒邊!?
議員忙於檢測站「維持秩序」?
我不敢斷言「議員都失蹤了」,至少從報紙還讀到他們的「繕稿」,見到他們在電視「解說」政府政策和批示內容,知道他們曾經在各自社團的檢測站「維持秩序」,相信不少市民求助個案也在他們的辦事處與政府部門之間拉鋸中。
然而,除了這些,議事廳依然關燈。
當「官方表述」的疫情水深火熱,由原生問題延伸了無數次生問題,作為公民,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問:「代議士們」有沒有盡最大可能為公眾爭取條件、當面質詢各個相關部門的官員?
公眾需要當面質詢 議事廳卻依然關燈
現今,防疫政策的原則和目標?限制措施是否科學適度?對眾多不同受限制持份者的保障和支援?種種防疫措施的財政開支透明度?經濟生計衝擊與經濟援助復甦的關係?……諸如此類的熾熱議題,足以讓「認真的議員們」辯論好多日好多夜。
時間回到2020年1月22日,澳門發現來自武漢的第一例新冠病人,當日我即急函立法會時任的委員會主席:
「……基於立法會按照《議事規則》具有對特區政府的監察之權力,公共行政事務跟進委員會尤其有權跟進與其設立所針對的施政領域有關的重要事項,作為委員會委員,本人深信我們有必要更積極主動達成共識,促請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尤其是正參與政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的成員代表——爭取最短時間內蒞臨委員會,接受議員全方位跟進詢問相關的防疫抗疫工作,特別是協助提出不同界別居民連日來的疑問與意見。」(有關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MacauSulu/posts/2699632583486920)
在時任委員會同事的支持下,會議後來召開了,緊接亦有分別開會質詢學校停課安排和中小企業支援政策。雖安排仍屬遲緩,但大家總算盡力嘗試。
社會患難時期應更大肩負憲制職責
2022疫情對社會的衝擊,與2020比較,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留意到,隨著過去一個月政府停止非必要服務(期間曾恢復數日),立法會官網一直顯示「暫停接待公眾服務」和「暫停對外服務」,理由均是「配合澳門特區政府的防疫工作」,或者這為議事廳關燈添加了「合理性」,但只要放眼不同地方的議會,就知議事機關在社會患難時期更大肩負憲制職責(就公共利益問題進行辯論、接受澳門居民申訴並作出處理等)的「必要性」。
疫症大流行兩年半都未識視像開會
議會不希望因開會而製造「立法會群組」的可能風險,縱使仍算被落在「可被理解」的範圍內,但在2022年的今天——疫症大流行超過兩年半、30個月的今天,「尊貴的議員們」應該知道世界上有種東西叫「視像」?
即使如香港今年初爆發第五輪疫情,前後過百萬人口染疫,當地議會仍在運作,除了全體會議和最相關的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其他與疫情無直接關係的法案和事務委員會同樣繼續視像召開。
去年8月,澳門爆疫後,特首取消中旬的答問大會,當時我提出過同樣批判:「爆疫一年半以來,議會似乎都無意從制度補足線上會議的選項。」(有關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392748838876573&set=a.357164355768355)
隨後在10月的惜別活動上,主席主動回應了:「疫情以嚟執委會一直有研究視像會議問題,只係冇講俾議員知,唔係好似蘇議員講乜都唔諗。」
好了,又已過九個月、爆疫亦已一個月,據知內部雖有演練zoom的功能,至今議事廳卻依然關燈。
這是正式錄用的議會嗎?
受限於部分議事規則以至「多數議員」對「監督政府」的取態,意見一直不滿這個議會「先天性」無法趕上公眾熱議的問題(舉個例,今屆的事務委員會運作大半年,「說」了兩次跟進疫情失業問題,至今連一次正式會議都未成事;又例如,氹仔古樹砍伐爭議至今幾個月,常設委員會處理團體請願的工作仍無下文);加之疫情這「好使好用」的「理由」,議會電子政務又滯後於人,結果,有需求、有訴求的公眾要不到處求助傳媒、要不盡量自給自救;個別議員居然只能在「議會外」你有你講,甚至有人苦笑:「記者會比立法會仲有用。」
當然,上述都只是態度上、技術上的問題,關鍵和核心是什麼,眾人心裡有數。
(來論照登,文章僅代表來稿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