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路交通十年規劃 城規師︰貼地問題無解決 離地構思有「創意」

特區政府正公開諮詢《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下稱交通規劃),這份經判給費二千萬元的研究,近期引起市民熱議。城市規劃師林翊捷認為,這份諮詢文本提到的一些比較「貼地」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處理,反而一些「離地」的設施卻十分有「創意」,總括而言,這份陸路交通十年規劃的內容相對保守,對於規劃的願景十分有限。

跨海纜車有創意但不實際

政府在諮詢文本中提出,在新城A區與科學館之間建設跨海纜車,有關構想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並遭到不少市民反對。林翊捷直言,跨海䌫車的構想不實用。首先從規劃而言,這並非由住宅區到就業區的交通系統,只是一個接駁位,中間還要想辦法處理轉乘的問題。

諮詢文本將嘉樂庇總督大橋歸類為主要行人步道。

諮詢文本將嘉樂庇總督大橋歸類為主要行人步道。

而且建設跨海䌫車亦存在實際的技術問題,林翊捷指出,䌫車要麽是由高處到高處,要麼就是由高處到低處,但新城A、B區都是填海地,兩個地方都相對較矮,若要建設䌫車站,就要興建兩座塔,䌫車要從塔頂通過,而且這兩座塔不能太矮,因為䌫車要跨過友誼大橋。但興建高塔又會遇到東望洋燈塔景觀限高的問題,而且新城A區末端亦有航空限高。而䌫車站入閘要有垂直移動時間,對於出行而言就變得費時失事。

他又指出,䌫車容易受天氣影響,風太大就要停運,而友誼大橋屬澳門數一數二的「大風位」,興建跨海䌫車在友誼大橋上空穿梭,其實並不實際因此,跨海䌫車的實用性並不高。

社會亦有不少意見提出跨海䌫車應改為船運,林翊捷認同船運實用性較高。一來設施相對簡單,沒有太多局限,而且船運可以增加不同的上落點,若澳門、氹仔、路環興建多幾個上落點的話,對澳門將來發展的彈性會高很多。

林翊捷認為,今次的陸路交通十年規劃的內容相對保守,對於規劃的願景十分有限。

林翊捷認為,今次的陸路交通十年規劃的內容相對保守,對於規劃的願景十分有限。

諮詢文本內容令人摸不著頭腦

林翊捷表示,諮詢文本中對於步行通道有不少著墨,但這個章節卻令人摸不著頭腦,不明白研究團隊是用什麼標準來定義「主要步道」。例如諮詢文本中的「主要步行通道規劃示意圖」中,龍嵩街、鏡湖馬路、甚至加樂庇總督大橋都歸類為「現狀主要步道」,但這些步道的行人流量並不多,而且行人路亦較狹窄,「龍嵩街是澳門一條有名的『長命斜』,又唔係特別好行,又唔係特別多人行,點解會係現狀主要步道呢?唔知係咪研究團體好少嚟澳門行,我覺得佢哋可能無行過呢條路。」而內港司打口、下環街一帶現時行人流量較多,但諮詢文本並沒有提到步道,亦無打算優化,「諮詢文本似乎不當一回事」。

諮詢文本提到要完善交通銜接,林翊捷對此感到憂慮。他指出,現時正在興建的輕軌石排灣線惹人詬病,因為,石排灣站並不在石排灣公屋群裡,而離島醫院站亦不在離島醫院門口,「係咪真係做得到零距離接駁呢?還是依然以工程論工程,起咗之後再想如何接駁?我係有啲擔心。」

重慶「長江索道」照搬來澳門,會否水土不服?網絡圖片

重慶「長江索道」照搬來澳門,會否水土不服?網絡圖片

輕軌西線應興建但難推動

輕軌向來被澳門市民批評是「大白象工程」,早前「澳門交通資訊網」指出,去年(二〇二一年)輕軌每人次成本為1,530澳門元,足夠在疫情前購買往返臺灣的機票。不少市民對於是否仍要投入龐大的資源興建輕軌表示質疑。現時輕軌東線未有動工日期及造價,而今次的諮詢文本又提到為優化輕軌線網,建議在結合客流實際需要下,開展西線規劃研究。

林翊捷認為,澳門新增道路有限,但居民的出行需求卻越來越大,因此,輕軌西線有必要興建。但問題是成本和效益如何平衡,「呢個唔單止涉及到錢,還有對社區的影響,免不了要掘路,做工程,以至將來的維修保養等等,我哋係咪能夠應付得到呢?」而且內港段的工程難度非常高,亦涉及防洪的問題,內港的防洪工程一日不能夠有效落實的話,輕軌西線工程都好難推動。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