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存非「躺平」 蘇嘉豪:今波疫情後應有公共空間討論防疫政策取向

新澳門學社副理事長蘇嘉豪 (資料相片)

疫情持續兩年多,有關防疫政策取向——是否繼續「動態清零」或走向「與病毒共存」,在本地的公共空間一直未曾出現過熱烈的討論。新澳門學社副理事長蘇嘉豪認為,「清零」或「共存」係絕對值得討論、思辨的議題,希望在今次疫情過後,本地能有公共空間討論防疫政策取向。

這位前立法議員又稱,社會已形成一股意見,即質疑及擔心一面倒、嚴厲「清零」政策以及需思考該政策是否應持續。

社會仍有空間討論防疫政策根本方針?蘇:唔係咁樂觀

蘇嘉豪又表示, 防疫政策的根本原則為何,這一議題絕對值得社會去討論,政府亦應該讓社會多一些這方面的討論,而非壓倒一切。「清零」或「共存」是絕對值得討論以及思辨的問題,「當然澳門究竟還有幾多公共空間,讓市民去討論這類涉及防疫的根本方針的議題,我自己就覺得唔係咁樂觀。」

他又稱,現時公共空間似乎變成只可以討論是否多些關愛站,候檢排了15分鐘是否太短或太長,或為何封這裡但不封那裡,這些就是(部份)傳統媒體每日「喂食市民思考及辯論的東西」。

衛生官員不要再妄想跑贏毒病傳播

蘇嘉豪又稱,一個核心事實須認清,即任何病毒一直同社會、人類相處中,COVID亦一直變種中。在此現實下,如何將非常有限人力、物力精準用於迫切方面,如弱勢社群、長者,小朋友、重症者等,「這樣才是政府科學、有為的表現」。

他又對有衛生官員竟想清除或跑贏病毒的傳播感到好奇怪。「人類曾幾何時能夠跑贏病毒的傳播?人類係要跑贏病毒的傳播?連我這種非衛生專業的一般市民亦(對該言論)感好奇怪」。

衛生局局長羅奕龍曾在疫情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當局找到病患或高風險人士的時間須比疾病傳播的速度更快,「要同疾病傳播速度比賽,睇下邊個快。」

衛生局局長羅奕龍

他又指,一個科學、負責任的政府一定要防止本地醫療系統出現崩潰,「才是對整個社會負責任。」故衛生當局應集中思考在面對大量感染個案時應如何按輕重緩急來處理,如無病症狀患者、藥都不需服用,是否也需要同樣的人力物力去應對。本地醫療體系規模小、前線人手亦少,「我非常之擔心,這些人員亦是血肉之軀,(長時間)執行這些一面倒、嚴厲的措施,唔知道幾時會崩潰。」

蘇嘉豪又認為,防疫有很多階段,不能一成不變。澳門目前的階段是好的時機去思辯日後防疫政策取向。現時澳門第一次受到社區感染的考驗,其後就應該儘可能去廣泛思考及辯論有關「清零」或「共存」議題。

共存非「躺平」特首應知道 但共存未能與內地必通到關

「清零」或「共存」?蘇嘉豪指出,肯定不是二選一的事項,亦不應將「共存」貼上「任由感染者死亡」的標籤。「可能社會有些言論或政府有心或無心將兩者二元對立,亦見有文宣將共存貼上很多標籤如「共存等於躺平」。而這句話正是出自特首賀一誠的口中,特首應該不會不知道這兩者不應該劃上等號。世衛亦曾表示,共存不等於任人染疫死亡,亦非由得疫情無限傳播。

他又稱,現時本地部分言論對「共存」或已扭曲,認為若不嚴防死守,就無事可以做。「特首(賀一誠)就好極端化(共存)就係乜都唔做,任由(市民)染疫死,市民自然反對,故支持政府現時(清零)做法。」

蘇嘉豪又認為賀一誠日前在針對疫情所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亦講得好白,「如果唔咁樣去執行(清零),唔可能同內地通關。究竟是否更科學去睇防疫問題?若科學一啲,未必通到關,而家處於兩難局面。」

針對賀一誠日前表示「這個病毒不是洪水猛獸,百多感染者沒有重症,大家毋需恐懼」。然而,蘇嘉豪認為,他口嫌體正直,政府一些政策或措施,似乎「又同其所說有出入」。

目前未有條件行「共存」應以今波防疫措施為經驗

即使撇除內地通關這政治考量,蘇嘉豪認為,目前澳門亦未有充份條件去行「共存」。今波疫情有很多防疫措施是第一次執行,如同時應對多人確診、輕症多、無症狀、快測等,上述問題政府之前全部都未試過,「要俾政府累積經驗,慢慢行,制作預案處理上述問題,講好易,但未見政府有公佈有關預案。若貿然去行(共存),我都係好擔心」。

新澳門學社副理事長蘇嘉豪認為,日後或不需全民核檢,由快篩取替。

他指出,政府須就應付今波疫情所推出措施,再去思考、討論、預案、向公眾解說以及執行。按部就班,但要向前行,日後或不需全民核檢,由快篩取替。即使之後確診數字大增,若為無症狀、輕症可能未必立即送醫院或隔離酒店,或留家。屆時市面就未必需要關閉現時這麼地方,政府又恢復運作,此等應由政府視疫情程度而進行的事項。

蘇嘉豪又認為,特區政府也不是鐵板一塊,紅黃碼標準的修改、縮短酒店隔離的時間,說明政府在「動態」地學習去對應疫情。本地疫情變化得慢,「係好彩,有很多(地方)案例可借鑑,絕對不希望好慘痛情況出現。」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