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加強進口貨物消毒 市政署:進口時間倍增 業界配合認同

因應香港疫情發展,為配合衛生局加強防疫的工作,政府多個部門今(18)日聯合舉辦「入口貨品防疫消毒工作」活動,邀請傳媒到內港7A碼頭及石排灣一超市卸貨區拍攝有關消毒的工作(模擬過程)。現場可見,市政署人員向貨物包裝上噴射次氯酸鈉。

對於消毒藥水會否污染食品?市政署食品安全廳廳長張桂達表示,目前採用的消毒藥水是次氯酸鈉,是國務院核准可以使用在消毒上的物品。署方人員是在貨物拆櫃後,在有保鮮膠膜包裹的情況下對貨物消毒,不會污染到食品。市政署之後會視乎包裝性質:如果是密封的,會再噴射次氯酸鈉;如果是半開放或有孔的包裝,會用沾有次氯酸鈉的濕毛巾去抹包裝的表面。

市政署人員向貨物包裝上噴射次氯酸鈉。

對於是否影響貨品進口時間?他表示,以往的檢疫時間是一個多小時,但現在,多了消毒及核酸檢測,時間就多了一倍,會控制在三小時之內。署方經同貨主及入口商溝通,基於公共衛生安全,他們都配合、認同有關做法。

人員檢測樣本

市政署一直針對冷鏈食品執行「人、貨物及環境」三重防疫措施,早前分別於兩個包裝膠捆膜樣本上,檢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呈陽性,隨即啟動應急預案跟進,全數銷毀涉事產品,阻截流入市面蔓延風險。目前市政署每周平均消毒冷凍食品及進口水果外包裝箱數約十萬箱,每日抽樣檢測量已上調至近五百個,署方將持續加強巡查機場、碼頭、冷凍庫、冷鏈食品加工及零售場所、果欄及水果商戶等,和業界共同嚴守冷鏈食品防疫線。

市政署食品安全廳廳長張桂達

經科局已收集五千理貨員資料交衛生局

經濟及科技發展局牌照及稽查廳廳長鄺信昌指出,已經要求供應商及超市處理貨物人員每七天接受一次核檢;該局目前已經收集五千人員的資料,並協助將資料錄入衛生局系統中。另外,因應衛生局亦把網購代收店接觸處理貨物人員納入「重點工作人群常規核酸檢測計劃」,須要每七天接受一次核檢,經科局已經開始收集店員身份資料,本澳現有二百多間網購代收店。

海關查貨前配備最高規格防疫裝備

澳門海關表示,海關加強對進口貨物防疫措施的監管,當貨物抵澳時,碼頭人員必須先對所有貨物的外包裝進行消毒,再貼上「此層包裝已消毒」的貼紙,貼紙上列有貨船公司印章、日期 和時間等資料,並在艙單上需載有相關消毒記錄。為使海關能夠作出有效監管,要求業界必須在配有監控設備的區域內進行消毒工作,以便海關日後翻查記錄。

人員向貨物包裝上噴射次氯酸鈉。

澳門海關口岸監察廳廳長葉華釗指出,為確保海關人員免受感染,海關負責清關的關員在查貨前,會配備最高規格的防疫保護裝備,在接觸貨物前須確保貨物已貼上一張標示已經消毒的識別貼紙,才進行關檢工作。另外,各貨運碼頭有責任適時提醒經銷商、代理商及貨主,在提取貨物後,須對每盒貨物的外包裝 (六個表面) 進行消毒。

衛生局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高級技術員馬靜雯提醒,市民在拆除貨品外包裝時,應佩戴口罩、使用一次性手套。可在室外拆除一些外包裝 (如紙皮箱) 後,再把貨品帶回室內;若須在家中拆除,建議在通風位置進行,先消毒後拆除。她也提出,居民觸摸來自疫情高發地區的貨品後,應該盡快消毒或清潔雙手。對於不能消毒的貨物 (如水果),應該徹底清洗。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