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害蟲還是天使? ——看《我的換樓秘笈》

103 蹩腳《工會法》「劇本」? 紙本月刊

文:Heron

網址:https://aamacau.com/?p=82439

時間:2021年12月14日 10:10

為了所謂「安居」,你會去到幾盡?《我的換樓秘笈》帶給我們很好的思考。

《我的換樓秘笈》翻譯自英國劇作家Philip Ridley的作品《Radiant Vermin》,意即「發光的害蟲」。故事講述住在貧民區的夫婦Ollie和Jill 一日接到政府代表Miss Dee 的通知,指政府將免費送予他們一幢郊區的房子,一切瑣事手續由政府包辦,但夫婦二人須自行負責裝修。才剛搬進新屋的晚上,Ollie錯手殺死了闖入家中的流浪漢,卻發現屍體會在發出「小天使的光」後消失,房間也會隨之變成自己理想的模樣。夫婦二人「為了孩子」、為了把房子變得更豪華,於是不惜用盡手段利誘一個又一個的流浪者到其家中,並將之殺害。隨着Ollie和Jill的房子不斷升級,附近空置的房子也陸逐有新住客遷入,且都是時尚名流或醫生、法官等。有了人氣,小區也開始出現商場,並成為社區的經濟支柱。其後由於鄰居認為Ollie和Jill不斷帶流浪者回家會影響該區樓價,於是聯署要求他們搬走。這時Miss Dee再度出現,並向Ollie和Jill提供另一間房子,讓他們在另一區「重新開始」。

把犯罪變成理所當然
眾人聯合起來的無視

作品充滿着黑色幽默。劇本把人性的貪婪刻畫得淋漓盡致。其中Jill視這些無家者為「害蟲」,但當無家者的屍體發光、要把他們的家變成理想模樣時,夫婦二人又稱這為「小天使的光」,當中的「變臉」令人心寒。而Ollie和Jill雖然是「踏着別人屍首」、「踏着別人鮮血」上位,殺人後良心不安、擔驚受怕,但同時二人會不斷找理由把自己的犯罪合理化,支持自己不斷滿足貪婪的心,例如說是為了不讓人起疑,是為了孩子,或把觀眾「拉下水」指大家的沉默是認同與諒解。

同時,整個演出的安排也在協助Ollie和Jill把這些「合理化」。在演出中,沒有演員飾演被害者,整個殺人的過程也單靠Ollie和Jill的轉述(有時甚至是嬉皮笑臉地轉述「蝦碌」過程,「重演」兇案時肢體語言也不算非常激烈),彷彿這班被殺的流浪者猶如空氣,猶如nobody的存在,也沒有話語權。這裡順帶一提的是,根據一些藝評,2016年香港版的《發光的害蟲》還有一段是一個被引誘回來的流浪者與Jill的對話。這名流浪者知道「發光的魔法」,但仍願意被殺,只因希望自己「終於可以有用一次」。而澳門今次的演出則缺少了這段。這一方面強化了流浪者nobody、沒話語權的存在,卻也同時削弱了Ollie和Jill把自己的冷血合理化的恐怖,當中矛盾的複雜性也被削弱。

相片來源:《七道門》Facebook專頁

贏家永遠是贏家
還有比贏家更贏家

故事也同時在探討向上流動、社區士紳化等問題。若從「食物鏈」的角度來看,流浪者被Ollie和Jill殺害,原因是流浪者的地位較低;Ollie和Jill被迫遷,原因是和流浪者「走在一起」,這非區內一班中產鄰居們會做的行為;也彷彿在這社會中,有些人只能被利用、犧牲,有些人只能做開荒牛,有些人就一直坐擁別人努力的成果享受着高高在上的優渥——這是這劇本揭示的殘酷。可以預視,到了新的社區,Ollie和Jill最終也會被迫遷,故事只能不斷循環,二人只會深陷其中。

有趣的是,當有人陸逐遷入到本是一片荒蕪的社區,社區有了人氣後,商場也就出現了,並成為了居民賴以為生的僱主、業主。這些「上流一族」又何嘗不是成了被利用的一群?雖然劇本翻譯中沒有作「在地化」處理把地點變成路環某處,但其中的普世性令很多地方能很自然地與之連結,而當中當然也包括澳門。而其實,作品指涉的除了是人,是否也可以是城市的發展——一個「為下一代」不斷追求「更好」、不斷剝削低層的城市發展?我不禁思考。

是基本需求還是貪婪?

回到演出,《我的換樓秘笈》並不是一個容易演的戲。吉台的設計帶給觀眾自由想像,也甚考演員如何聯同燈光設計把觀眾帶到故事當中。而演出的其中一段,是飾演Ollie和Jill的兩位演員分飾派對中的所有鄰居,包括小孩。演員需要快速地在各角色間轉換,令這場戲有一種混亂、步步進逼的感覺,顯示出鄰居的虛偽及Ollie夫婦的慌忙與心虛,讓之後二人的「被迫遷」變得合理。當中的形體和語調轉換如不夠準確,節奏沒有貫徹地明快,一直在堆疊的能量就會弱下來。而在筆者觀看的該場演出中,兩位演員的演繹均不俗,其中以飾演Jill的楊螢映更勝一籌,不論是形體轉換和節奏皆非常精準,值得鼓掌。

最後,個人覺得《我的換樓秘笈》這名字比《發光的害蟲》更直接地體現作品的主題。其中以「換」和「秘」兩字最為點睛。所謂「換樓」,是指有了一幢後,還想要更好的,於是要「換」。如若Ollie和Jill願意不再「裝修」,是否就可以不用遷走去「換樓」呢?又例如根據故事中的「合約」,Ollie和Jill的「裝修方式」是一個秘密,是為「秘笈」,誰又知道這在社會當中,是否已是一個公開的秘密?根據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生理需求如「安居」是最基本的。但當不斷追求「更好」的安居,這又是否一種基本需求?還是只是一種貪婪?

《我的換樓秘笈》
日期:2021年11月13日
時間:20:00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