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首投族」的棄權自白

廢票出現「垃圾」字樣。

素聞澳門立法會選舉有「橡皮圖章」之功效,但由於20多年來有賴於有各路民主派人士的努力爭取,以及澳門政府的「不殺之恩」,澳門的民主程度近年來不斷地持續上升,以致「橡皮圖章」還不至於這麼「膠」。然而,在經今年的直選後,作為「首投族」的我終明白其沒有最「膠」,只有更「膠」。

選舉結果出爐後,果然不出所料,傳統社團派別議席增加;民主派議席(吳區蘇高)因為DQ事件,只剩下高天賜團隊取得兩席,較上屆減少2位民主派議員;林玉鳳也被上屆首次參選飲恨的林宇滔取代。今次選舉結果還有兩位「主角」:白票+廢票。兩者一共5,000多票,直逼第十四位當選人李良汪的得票。相信立法會選管會唐曉峰主席就算用疫情解釋到投票率下降的原因,也很難解釋到兩位「主角」成功出彩的原因吧。莫非投票紙收到Delta感染,從而變廢?就連香港行政長官都直言,投票率/有效票下降,議員質素也是原因之一。既然澳門政府近年如此努力提倡藝術發展,麻煩也正視這次的「行為藝術」吧。

作為20歲左右的年輕人,我從中學時期就開始關注澳門民主進程。令我們這一輩年輕人印象深刻的民主運動,莫過於「反國教運動」及「雨傘運動」。先不論這兩個社會運動是否違法,但是這確實令當時的我意識到民主對於一個社會的重要性。

選舉宣傳期於8月28日凌晨零時啟動。資料圖片

從2009年吳國昌、區錦新團隊成功爭取第三席位,把陳偉智帶入議會;2017年蘇嘉豪成為澳門歷史上最年輕議員,成為澳門民主派一支青春旗幟;林玉鳳作為澳門「中間派」角色,多次參選後終於成功奪得一個議席;之後立法會開會正式登錄大氣電波,讓全澳市民一覽澳門立法會議員的眾生相⋯⋯以上一切都可以顯示出澳門市民對於民主的渴望與追求與日俱增。

稚嫩的我認為民主至少可以保障言論自由、保障多元聲音。於是我慢慢開始留意澳門的民主派議員他們的所作所為。比起其他地方民主派的大鳴大放,澳門的民主派是出了名的溫和,低調做實事,而且眾所周知,澳門的民主派議員,對於澳門的民生發展也是功不可沒。所以,我一直都很期待立法會選舉,畢竟這是小市民唯一一個可以投票選出自己代議士的機會。

但是想不到,當我已經擁有投票權,但是澳門社會已經令我(希望只有我一個)失去投票的意欲。作為一位第一次有資格擁有投票權的小市民,我今次並沒有投票,原因之一是非身處在澳門;另一原因是,就算我在澳門,這一票已經不能反映我的真實意願了⋯⋯

DQ事件前的澳門,就算民主派在議會發揮的作用極為有限,也總算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不然也不會有DQ事件的出現);但是現在的立法會,坦白說(雖然我也不想這樣說),我預感,澳門的民主發展將會停滯不前,舉步維艱。

各位熱愛民主的澳門人,自求多福吧。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