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看螢火蟲——自然導師阿丁的賞螢守則

長年在郊野行走的阿丁可以在黑暗中發現螢火蟲幼蟲的能力。

長年在郊野行走的阿丁可以在黑暗中發現螢火蟲幼蟲的能力。

螢火蟲是令我們浮想聯翩的昆蟲,在暗夜裡點點光亮,美麗且充滿想像。不過這個本來常見的居民漸漸變得不太常見,有些人留意到了,有些人沒有,畢竟城市燈光璀璨,人很健忘。前陣子大潭山上環山徑安裝路燈,有長期關注昆蟲的團隊說這裡居住著一批已經越來越少的居民——螢火蟲。民間團體和一些居民也陸續發起保護螢火蟲的行動,最後市署讓步,將燈光調至適合螢火蟲的頻譜。但我們對螢火蟲的了解還是非常不足,這些城市的微小居民們的未來仍然令人擔憂。

筆者曾經跟隨香港自然脈絡農場的自然導師丁丁在城門水塘觀看過螢火蟲,那星星點點的火真是讓人難忘,不禁為愈來愈亮的夜空可惜。整個賞螢的過程除了螢火蟲帶來的感動,還有導師一路上不斷提點的賞螢守則。阿丁從事自然教自然教育工作10多年,曾於多間生態旅遊機構及有機農場擔任導師,這次我們就和他聊一聊我們要怎樣和螢火蟲共處。

螢火蟲生存環境
不應該有外來光源

「郊野的地方,不需要額外增加路燈照明。如果想要行夜山的人,自備頭燈即可。特別在螢火蟲出沒的地方,加設街燈更加不需要。螢火蟲的棲息地可以作為一個自然教育的宣傳場所,像自然脈絡農場和香港一些環境教育的團隊正在做的那樣。」問阿丁對於郊野是否應當為了方便人類行山加設照明設施,阿丁如此回答。他提到保護自然不應當再以人類為中心,「讓大自然盡量維持原貌,就是一種保護。」

香港自然導師阿丁。

香港自然導師阿丁。

至於為什麼螢火蟲會受到光照的影響,阿丁告訴我,螢火蟲發光的一個原因是求偶,所以外來光源會影響到它們辨認正確的伴侶,但光強度到什麼程度才會影響到螢火蟲的生態就還不能十分確定,因為他也曾在有街燈的村屋發現過它們的蹤跡。但基本的原則是,螢火蟲生存環境不應該有外來光源。

關於螢火蟲的小知識

「螢火蟲的生物特性螢火蟲的成長分為四個階段:卵、幼蟲、蛹和成蟲,每個階段有不同的特色。」親眼見識過阿丁在黑夜的野外輕易的辨識出螢火蟲的各個不同階段個體的能力,十分讚嘆。我們也跟著阿丁的介紹,來認識一下這個物種吧!

「螢火蟲會去特定的地方產卵,例如樹皮縫隙、石縫、枯枝落葉和泥土地下等。卵也會發光呢,相信是警戒訊息,告訴天敵:『我有毒,不要吃我!』卵期一般由幾天到三四十天,甚至越冬可達數月。」

「幼蟲是社區食物和成長的階段,不斷尋找食物及避開捕食者。每隔一段時間把舊殼脫掉,會經歷4-7次的脫皮。幼蟲是夜行性,補食夜行的蝸牛、蛞蝓、蚯蚓、馬陸等。它們會用毒液癱瘓獵物,並分泌消化液進行體外消化,同時吸食已消化的食物,往往通宵取食。」

自然體驗的工作坊。

「吃夠食物了,終齡幼蟲會尋找適當的地方準備化蛹,有些品種會鑽入泥中造蛹室、有些品種會用泥土在地面築成土繭⋯⋯蛹基本上也能發光。香港的螢火蟲的蛹期大概十天左右,就會羽化為成蟲。」

「成蟲是生命的最後階段,不會再生長,唯一功能就是交配產卵,成蟲特有兩雙翅主要為了避開天敵,也能更有效的覓偶、散播後代。大部分品種的成蟲口器退化,只能吸取水分,短速就會死亡。」

「不同品種會在不同環境存活,最常見是乾淨水源 ,如山溪。另外是荒田、林地、紅樹林濕地都會有機會有螢火蟲出現。」(筆者補充:澳門大潭山發現的大陸窗螢為陸生,需要濕潤的土壤。)

如果妳想看螢火蟲,請遵守賞螢守則

說起香港螢火蟲的現況,阿丁坦言他並沒有做過多區的統計,所以無法確定數量上是否減少。但其中一個賞螢的熱點——大埔滘就明顯比過往少了。「我估是賞螢遊人太多,同一地區有幾百人前往,每逢假日就會出現這情況,維持了近10年。」

太多的人類干擾成為螢火蟲的噩夢,但並非意味著人類完全不能靠近它們,只要遵守賞螢的守則,仍是可以從它們的美妙舞動中尋找對自然的感動。

最後分享阿丁老師的賞螢守則如下:

.不得捕捉螢火蟲的卵、幼蟲、蛹及成蟲,進行活動時盡量避免打擾其棲息地
.盡量避免在雨季或容易有山洪暴發地區做觀賞活動
.切勿污染河流,破壞螢火蟲的棲息地
.切勿以電筒直接照射螢火蟲,於電筒加上白布/有色玻璃紙隔開強光(最好是紅色)
.緊記不可以使用閃光燈拍攝,以免閃光傷害螢火蟲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