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自由漸惡化 傳協籲新聞記者、媒體恪守專業 

2021-04-30 5.3新聞自由日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73722

時間:2021年05月2日 14:14

20198月,警方禁止市民在議事亭前地默站聲援香港市民,有中文媒體高層要求記者不予報道。201912月,回歸慶典前夕,不只外地新聞工作者入境時受到拒絕及阻撓,本澳新聞工作者亦受到身分不明人士的要脅。2021年,澳廣視葡文頻道被要下達9指令,澳門傳媒工作協會直言,澳門的新聞自由每況愈下。然而,在新聞自由日漸敗壞、信息廉價的時代, 新聞記者、媒體恪守其專業守則更見重要。  

傳協指出,由2019年香港反修例事件至今,本澳個別媒體間中出現「噤聲」事件。例如有媒體高層要求記者不要報道及採訪有關本澳市民反對香港逃犯條例的有關集會事件,但對待支持修例的有關活動則沒有阻止。傳協認為,媒體如果單純掩蓋某一方面的事件或消息,製造社會和諧的假象,除不利社會掌握資訊外,亦會削弱公眾的知情權,最終只會讓社會矛盾進一步加劇。「若從公眾利益及視角出發,媒體能持平報導不同聲音意見,相信會更有利整體社會意見表達及溝通。」 

傳協又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下,不少政府部門在發放消息的渠道、方法都有所改變。例如由以往的記者會改為單向發佈消息或新聞稿,減少前線記者直接採訪官員的機會。 「雖然疫情漸趨穩定,但至目前為止,並非所有部門都恢復原有的採訪安排。當局應按疫情緩和的程度,合理有序地恢復原有的採訪安排。並以訊息透明、及時的原則回應傳媒提問,確保公眾及時掌握資訊,體現疫情受控下,澳門民情民生逐漸回復舊觀。」  

非外文媒體近年濫輸外僱 打擊士氣造成不公平競爭 

疫情下不少新聞媒體大叫「蝕到入肉」,事實上澳門媒體數目並沒有明顯減少。問及本澳媒體的生存能力,傳協表示,由於本澳不少定期刊物獲官方補助(第145/2002號行政長官批示)。新聞局對報業主的資助已從2003年的840多萬增至2020年近1500萬,受資助報章越來越多。 

傳協表示,政府對業界補助其目的是促進社會輿論多元聲音,協助報業面對網絡科技轉型、提升專業化和競爭力,同時用於新聞從業員培訓。然而,「不少本地編採人員待遇遠低於工作收入中位數,人員流失、青黃不接問題依然嚴重,直接影響新聞產出的質素。」同時,本澳非外文媒體近年被指濫輸外僱,情況有明顯上升趨勢。「這不但打擊新聞從業員士氣,同時亦加深業界不公平競爭。」傳協認為新聞局需盡快檢視這些公帑是否符合政策初衷,包括資助有多少用於購置設備、有多少用於人員培訓,以保證公帑用得其所,傳媒健康發展。 

信息廉價的時代 新聞傳播媒體恪守專業守則更見重要 

在人人可以是媒體、信息變得廉價和唾手可得時代。不少人質疑是否不再需要新聞媒體、新聞記者。究竟新聞媒體所傳遞的信息價值在於哪裡?傳協認為,隨著資訊科技的流通,互聯網及手提電話發展一日千里,人人都可以發布消息及故事,但資訊是否全面,公眾未必能全面判斷。「追求即時新聞、純粹講求速度的大趨勢下,記者或需因應市場而調整寫作方式,有可能導致公眾更加片面地接受新聞訊息,並阻礙記者的能力及發展。因此,新聞傳播媒體恪守專業守則更見重要。」 

傳協亦指出,隨著新媒體的興起,澳門傳統媒體亦需要通過發佈更多即時新聞,發展網頁版,以吸引公眾關注。但這可能讓記者需要兼顧的工作日漸增多,所以媒體在按需要增加傳播渠道同時必須培養記者如何應對新的採訪環境及工作模式。但需要適當減輕傳媒工作者的工作壓力,確保新聞團隊的專業質素。在確保人力資源充足的情況下,媒體亦應鼓勵記者進行更多調查報道,才能獲得更多公眾的關注。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