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辨」思維?「批判」思維? 教青局:皆旨在培育青年獨立思考、明辨是非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在回覆議員質詢時表示,「審辨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兩者是「critical thinking」的不同譯文,「本質上並無差別」,在青年政策出現「審辨思維」或「批判思維」,「皆旨在培育青年獨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又指,仍未確定是否在未來的「青年政策」以「審辨思維」作表述。

教青局去年就《澳門青年政策(2021-2030)》(以下簡稱「青年政策」)文本進行公開諮詢,但文本中用「審辨思維」取代一直沿用的「批判」思維被受批評及質疑。

立法會直選議員蘇嘉豪於今年一月提出有關如何培養年輕人具備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書面質詢。他指出澳門須培養具備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年青一代,現行《青年政策》白紙黑字表明的願景和發展目標,也是當今國際主流教育追求的核心元素之一。又指,政府於2012年制定現行有關青年政策時接納了公眾的強烈意見,將「培育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葡文為 pensamento independente, espírito crítico)」納入願景,發展目標也涵蓋「促進青年獨立自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有獨立思考能力的青年」、「強化青年社會參與的系列培訓,包括批判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等」。

直選議員蘇嘉豪。

蘇嘉豪又指,早前公開諮詢的新「青年政策」草案卻提議完全刪除「獨立思考」及「批判」等字眼,並將之矮化至其中一項執行措施及易名為「審辨思維」(葡文為 pensamentos distintivos),顯然是言行不一。面對社會質疑,教青局官員以至社會文化司司長甚至錯誤地將批判思維視作「比較負面的思維,並將批判與批評、否定、對立、對抗、矛盾等意味劃上等號,其等無知程度實在貽笑大方」。因此他要求政府解釋現行青年政策出現的「批判思維」之定義和意涵以及有何具體措施培育具備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人才。

當局:是否採納「審辨思維」作表述仍未確定

教青局在回應蘇嘉豪質詢時指,「青年政策」諮詢文本中採用了「審辨思維」,其摘自《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的「審問、明辨」,「意思是要對事物詳細瞭解、思考辨析。」又指,目前當局收到各界對「青年政策」諮詢文本的方向、內容和表述的各種意見。有關  「審辨思維」的表述,「政府整理市民的所有意見後,會交有關專家、學者及青年事務委員會分析才作確定。」

位於南灣的教育及青年發展局。

教青局又表示,近年來一直和教育界同心協力,革新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推動學校向學生提供豐富、多元的學習經歷、各類培訓。鼓勵教師「讓學生在多元、開放的學習環境中培養創意思維、發展潛能,透過每年組織各類學習及交流活動,擴濶學生的視野,為日後理性思考和參與社會奠定基礎。」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