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選議員蘇嘉豪指出,現時本澳的「教育公平」較集中於普及(universal)和平等(equality)方面,即學生享有理論上一視同仁的受教育權利和公共教育資源,但未關顧不同學生和學校差異的公平(equity)問題。為此,其提出書面質詢,促請當局制定長遠的教育用地規劃、以適當的傾斜政策支援弱勢學生和學校、持續改進小班教學質量等。
教育用地方面,蘇嘉豪引用教青局《2019/2020年度學校運作指南》指出,其中訂明學生人均建築面積:幼稚園4平方米、小學5平方米、中學6.5平方米,以及戶外活動面積:幼稚園1平方米、小學1.5平方米、中學2.5平方米。他指出,不少學生的學習和活動空間不足以至裙樓學校問題仍然窒礙教育公平發展。因而他促請當局評估現時各校是否滿足上述教育設施指標,以及及早制定本澳長遠的教育用地規劃,尤其是原賽狗場及新城區用地的相關規劃。
蘇嘉豪提到,十五年免費教育政策使本澳基本達致教育普及和平等的目標,但平等不全然等於公平,現時與全面實現教育公平仍有一段距離。他認為,面對學生個別差異、師資差異、校際差異,除了一視同仁的平等,更需關顧差異的公平。他期望當局投放更多資源關顧融合學生和特教學生,亦應透過適當的傾斜政策加強支援資源較薄弱的學校,以及對成績較不理想的學生進行「補底」。
蘇:非高教十年規劃隻字不提小班教學 仍應繼續改進
蘇嘉豪引述教青局曾經的說法,只要每班學生人數維持於25至35人,便算是實施小班教學。但他認為小班教學之精髓並非在於班內人數不斷減少,而是教學方法的提升和調整。他提到,《非高等教育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0)》諮詢文本未再提及小班教學,其對此很有保留。他質詢當局,「持續擴大和改進小班教學」是否仍應被列為未來發展教育公平的重要議程,並透過盡可能減少每班人數,給予教師更大空間提升教學技巧、課堂互動及個別化輔導成效。
蘇嘉豪指出已完成公開諮詢的《非高等教育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0)》諮詢文本未有提及小班教學,記者翻查《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2011-2020年)》,當中提及加快小班制在中學實施的步伐,並需充分發揮小班制的作用,優化教學環境,全面提升教育素質,讓具有不同需要的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照顧。在「改革課程與教學」一章中還提到,協助學校推行創思教學及小班教學,完善教學方法。但相關內容在《非高等教育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0)》基本沒有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