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高等教育公開諮詢 如何讓本地學生多講粵語?局長無直接回應

陳同學於今(9)舉行的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 (2021-2030)公眾諮詢場發言。

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 (2021-2030)舉行第二場公眾諮詢亦即最後一場的公眾場,約 70人參與,會上12名與會者發言,包括學生、家長、教師等。有發言的中學生稱本澳愛國教育足夠,但認為涉及本土文化及家庭的教育不足,很多中學生對澳門身份認同、本土文化,歷史文化保育未足夠;而且不少本地學生亦未能以廣東話作溝通、學習,認為當局在這幾方面必須加強。教青局局長老柏生認同本地學生對澳門社會的了解未必足夠,並表示不單學生,連成年人都對澳門歷史、社會發展認知不足。但沒有直接回應如何使本地學生多講粵語以及增強本土身份認同。

學生:本地文化、身份認同皆不足 不少本地學生亦不諳粵語

與會的陳同學表示,規劃的四重點有培養國家情懷及國際視野。「以中學生來看,愛國教育是好充足、好足夠,但是關於家方面、本土文化教育方面我覺得仲未足夠,澳門本土文化教育尤其重要。」目前就讀中學的陳同學又指,很多中學生對澳門的認知及認同都不足夠。「以我自己經驗來看,很多中學生對澳門身份認同、本土文化的認知,歷史文化嘅保育態度,我覺得未足夠。」

陳同學又表示,文本強調普通話、葡語同英文的表達能力,但有很多學生或因為是新移民連基本粵語都未能掌握。「澳門有很多新移民學生,有冇考慮話加強佢哋嘅粵語,可以作為基本溝通的能力,作為學習嘅工具。」

陳同學又認為局方應該進一步加強公民教育,讓更多學生關心澳門時事。「局長話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留意時事係培養邏輯思維好嘅方法。」他又問局方如何具體提升特殊教育及職業教育的水平。

局長:愛國愛澳基地有助了解澳門歷史

回應陳同學時,老柏生承認學生對澳門社會的認識不夠,但相信局方同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的澳門歷史教科書有助學生了解澳門的歷史及發展,又建議同學到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基地了解澳門發展的情況。

教青局局長老柏生

「澳門的歷史、世遺、景點、掌故呀,成年人都未必講到。有見及此在正規課程的歷史教材,同人教社合作編寫的教材有澳門史,希望澳門同學了解居住的城市,佢嘅歷史發展。澳門嘅歷史唔係得四百年,唔係自葡國人嚟澳門先開始⋯⋯除咗歷史書,我建議大家去青少年愛國愛澳基地,(嗰度)有歷史嘅長廊,短短地可以睇到澳門發展嘅概括。」又指,基地的澳門史長廊有圖片及簡要的說明,學生應該去了解下,「希望未來加強番我哋對澳門自己家嘅認識。」

他又強調家國情懷應從家庭、家人出發,再擴而充之愛自已身處的社會,「再愛我哋整體嘅國家。」

訂閱每月紙本

青少年愛國愛澳澳教育基地內的澳門歷史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