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潭山步行徑加裝照明設備惹來本地學術、環保團體反對,因該處是澳門能觀察到螢火蟲並拍攝到「螢軌」的少數地區之一,新路燈的設立會影響螢火蟲的繁殖及生活。有意見認為相關工程應作環評以避免影響生態,市政諮詢委員會委員林宇滔形容現時澳門的環評報告為「行禮如儀」,又認為市政署應與本地研究團體多溝通,了解澳門的物種及生態價值。
「都唔知道有呢啲嘢(螢火蟲),點覺得保育係重要呢?」林宇滔認為是次大潭山安裝照明設備的例子,也反映市政署對本地生態認識不足。又稱,即使做了環評後都仍會有不盡完善的地方,建議市政署設立機制與本地的研究、學術團體加強溝通,藉此了解本地生態的具體情況。他表示,一般情況下若環評報告指出,相關的發展項目違反當地法律、要求、指引,該項目則不獲通過,但此類情況在澳門不常見,由於澳門現時的環評並非強制要求及硬性規範,相關指引或不具約束作用。
根據環保局環評指引,擬發展項目若屬於以下情況,要進行詳細的生態影響評估,包括設置於法定的生態和/或綠化保育區域內;會直接或間接影響重要生態環境;進行文獻回顧和/或初步實地考察後,擬發展項目範圍內或其周邊發現野生植物或野生動物重要族群的生境,可能受到發展影響;屬《需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的工程項目類別清單》中第三部份的擬發展項目;位於連繫重要生境間通道上的擬發展項目。
當中亦提到,必須調查和識別擬發展項目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潛在影響,並結合生態基線資料以便預測與擬發展項目有關的潛在生態影響。並指出倘若評估後證明擬發展項目將對生態資源產生影響,應考慮適當的緩解措施。「報告應審慎評定所建議的緩解措施是否有效,及其在澳門實施的實際可行性。」值得留意的是,指引中只提到「緩解措施」,並未因影響生態而需擱置或終止相關發展項目。
除了大潭山安裝照明設備,市政署的多項決策亦引起非議,包括在黑沙水庫種植「芒草」粉黛亂子草暫供市民觀賞,但遭市民憂慮破壞生態平衡。林宇滔指出,市政署有作本地生態價值的研究,或不夠全面,或深奧難懂,建議將相關研究以簡單易明的方式製成本地鄉土、生態教育的教材 ,向公眾普及生態保育的重要性,形成關心生態的氛圍。他相信,居民若知道該處有螢火蟲及需要保育之生物,亦會配合及理解當局的保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