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諮詢文本缺獨立思考及批判精神 學社批評青年政策培養奴才機械人

新澳門學社理事長甘雪玲( 中)、副理事長陳樂琪(左)和蘇嘉豪就《澳門青年政策(2021-2030)》發表意見

《澳門青年政策(2021-2030)》公開諮詢將於明天結束,新澳門學社今(10)舉行記者會發表意見。學社副理事長兼議員蘇嘉豪對諮詢文本感失望,批評該政策欠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他認為,政府將現有青年政策已強調的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作調整及矮化,如將批判變成「審辯」,他批評文本不是培養青年成為人材而是「奴才」、「機械人」。

被問到政府刪除獨立思考、批判等內容是否與香港發生連串社會事件有關?蘇嘉豪表示,在2017年青年政策中期檢討時政府有提及關於周邊地方的社會事件對澳門的影響,「特別講到互聯網的發展以及鄰近地區活躍的青年社會運動對澳門的影響,檢討報告有提及,唔難估計(同今次)內容的調整或多或少有關。」他又強調,獨立思考及批判精神是養成創新思維、多元發展、國際視野等目標的核心要素,持續鍛鍊青年明辨是非、理性思辯、自省批判等綜合能力,將有助建立更文明和進步的社會。

未來十年的青年政策強調五大方向:「傳承愛國愛澳,增強家國情懷」、「鍾鍊品德修養,提升身心素質」、「增強綜合能力,促進全面發展」、「共建和睦氛圍,營造包容社會」以及「提升社會參與,融入國家發展」。

陳樂琪:認知國家「不足」之處有助增進家國情懷
問及當局不斷強調增加青年的家國情懷,是否因本澳青年普遍對家國認知有不足之處?學社副理事陳樂琪回應指,若想增本地青年的家國意識應該讓他/她們清楚國家光榮與不足的一面,讓青年有「榮辱與共」的意識。若只知光榮一面,青年在推動國家或社會進步時則有所缺失。他又認為,政府有責任加強青年的人權意識、民主素養、本土教育,讓青年充分認知其公民權利及相應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更深入認識本土歷史、地理、文化,以及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從而培養其關懷和參與社會的精神,逐步建立對社會的身份認同。

學社理事長甘雪玲則認為,青年政策應提升至更高的施政層次,更快速和有力地回應青年各項訴求。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