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總規千呼萬喚始出來 數據欠奉 未來藍圖如何落實?

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草案現正進行公開諮詢。然而,雖然特區政府常將「科學施政」掛在口邊,但城市總規如此重大的法定規劃,其草案卻幾乎毫無數據支持可言。有城規人士直指,草案文本對區域關係分析闡述不足,現狀資源情況和問題分析不清,專項規劃深度不足,且未能從政府公佈的材料中看到現狀和資源用地等方面數據;規劃方面的指標數據也欠缺,甚至每區的現況分析、基本人口、房屋、產業、文教設施、社會服務網絡、交通、跨區需求等基本資料亦一一欠奉。

須知道,城市總體規劃作為重要的空間策略,理應就各項公共設施覆蓋率指標提出建議。而唯有基於詳細的現況數據,社會方有規劃方案的討論基礎,否則一切無從談起。然而,今次總規未有就各項公共設施提出指標,甚至連未來人口結構預測的詳細分析亦未有提供。這份橫跨二十年的城市總體規劃,真的能帶我們迎向更美好的未來?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建築及城市學博士、城規會前委員利安豪、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也不約而同地指出,在欠缺數字和指標的情況下,難以看到未來的生活質素能有所提升。

規劃方面的指標數據也欠缺,甚至每區的現況分析、基本人口、房屋、產業、文教設施、社會服務網絡、交通、跨區需求等基本資料亦一一欠奉。資料圖片

規劃方面的指標數據也欠缺,甚至每區的現況分析、基本人口、房屋、產業、文教設施、社會服務網絡、交通、跨區需求等基本資料亦一一欠奉。資料圖片

欠缺覆蓋率指標 更欠為未來舖路

事實上,整份城市總體規劃草案中,除了根據統計局的《澳門人口預測2016至2036》推算出2040年的總人口約為80.8萬外,並未見提供更詳細的人口結構和變化,或是在強調「融入大灣區」、依賴旅遊業等情況下,澳門未來的跨境通勤與承載力分析。縱觀多年來,特區政府多個部門過去都花費了不少人力物力作未來規劃:例如統計局早於2014年就發表《人口老化的趨勢與挑戰》當中提到,2036年的本地長者比例將增加至23.7%;社工局亦於2016年公佈了《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規劃2016-2025》;旅遊局在2017年公佈過一份《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但在今次總規中,並未見到各項建議有建基於過去各項的規劃與研究。

總規18個分區中每區的人口數字與結構等基本數據無從得知,每區的房屋比例、公共空間和公共設施覆蓋率指標等等亦是欠奉。面對人口增加、人口老化,全澳目前四間醫院能否滿足需求?面對區域融合,如何進行有效的土地及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才能滿足二十年後的社會發展?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建築及城市學博士、城規會前委員利安豪(Rui Leão)指出,詳細數據非常重要,但在今次的總規諮詢中卻未有提供。

現時每區各項公共設施分佈顯然並不平均。圖片來源:總規諮詢文本

現時每區各項公共設施分佈顯然並不平均。圖片來源:總規諮詢文本

「有了數據才能掌握現況。有了每區的人口數目,每區的綠地面積,我就能知道每區人均綠地面積的比例,哪區不足?哪區還好?這有助訂定每區的目標:是要增加還是維持?這些為我們訂立標準都很重要,但現在我們做不到,因為我們沒有數據。顯然,數據應是計劃的一部分,應有一本數據的資料冊。」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也指,總規的「口號」回應了一些之前的發展規劃,但後面的建議中並不見到有實際的回應,也沒有詳細的數據和清晰客觀的指標。「護老、托兒、學校⋯⋯人均社會設施比例是怎樣?綠化指標是甚麼?交通的指標是甚麼?所有事都要考慮。但重點是,現時沒有標準。香港的總體規劃有些整體方向,例如是宜居、綠化、交通、社區服務設施、教育、醫療等,要做到人均比例是怎樣。但(澳門)現有的比例是多少?現有的分區比例是多少?沒人知。」

林宇滔指出,要知道現時的數據和將來的目標,然後有土地空間時盡量達到該指標,現況才會改變,但總規草案並未提出具體的指標,為現時的問題提出解決方向。「例如電單車位有做規劃嗎?我不是要增加電單車位,是回應現時只有六成合法車位的問題。將來要做詳細規劃時,如何確保不同分區增加適當車位處理問題?這些都完全沒有提到。」

林宇滔指出,要知道現時的數據和將來的目標,然後有土地空間時盡量達到該指標,現況才會改變,但總規草案並未提出具體的指標,為現時的問題提出解決方向。資料圖片

林宇滔指出,要知道現時的數據和將來的目標,然後有土地空間時盡量達到該指標,現況才會改變,但總規草案並未提出具體的指標,為現時的問題提出解決方向。資料圖片

「很多專業人士看完總規說,糟了,沒有具體的指標,將來詳細規劃怎做?這區電單車位要多些還是少些?有沒有總體目標?沒有。將來怎做?」「這總規就令到將來詳規怎樣做都可以。」

沒有設施覆蓋率指標的情況下,總體公共服務設施的佔地比例就變得難以推算。在利安豪看來,這些指標也不只關乎現在,還有將來都市更新會否帶來更舒適的生活。「應該要說清楚,都市更新的原則會否是透過增加公共空間、體育設施、商業設施等等;維持、減少或增加區內的人口密度。在我看來,都更是因為人口密度太高、公共設施分佈欠佳,所以需要重整以改善生活質素。但如我們重整是在該區增加更多人口,然後只設置一個小健身設施、一個小公園,這根本沒有改善生活質素,因為人均綠地面積、人均公共空間面積都減少了。」

「政府不能說這些是詳規才考慮的事,因為這等於表示這事沒有透明度。我們需要現在就知道。我們、規劃師、政府需要知道現在的情況及目標,不然根本看不見那意向。社區的生活質素看的就是人均公共空間面積。沒有這些數字,我們怎看到出有改善社區生活的意向?」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