氹仔紗廠「非拆不可」? 專業意見指紗廠屋頂可安全拆卸 遺址與車胎公園可並存

市政署早前公佈,將會利用氹仔市中心四幅閒置土地興建臨時車胎公園,預計明年首季動工,預算約三千萬元。對於市政署利用閒置地興建休憩設施,民間除了憂慮車胎會否釋出毒素外,幾乎沒有反對意見。但對是否拆卸氹仔紗廠,社會則有不同的看法。有意見認同政府拆卸,因紗廠屋頂含有石棉,會對居民健康構成影響。但有專業意見認為,政府不應以「先斬後奏」的方式處理紗廠的去留問題,紗廠遺址可與車胎公園並存,應保留這座具有歷史價值的工業遺址;又指,氹仔紗廠的屋頂雖含有石棉,不代表必須要整座拆除,可將其圍封拆卸石棉屋頂,再以鋅鐵等物料重新打造是可行的。

紗廠遺址面積大概只有三千一百平方米,僅佔公園總面積的六分之一。文遺會委員、城規師林翊捷認為,該位置置對整個車胎公園的設計理念並不構成很大的衝突。相反將舊建築活化,更突出倡導節約環保的主題,同時增加了文化內涵,畢竟工業遺址活化,在周邊地區有頗多成功案例。而現時紗廠遺址比較完整的廠房還有五組,他認為,至少可以保留兩至三組。因為5組建築外形極其相似,未必需要好像保留法定文物一樣完全保留下來,保留兩三組市民亦可以比較容易聯想到完本工廠的樣子,亦可以突出多跨連續鋸齒形天窗的設計特點。

他強調,無論保留多或少,都應該是一個市民可以利用的空間,只是室內、室外利用方式不一樣。只有一層的廠房,無論維修保養,全部或是部分保留,甚至部分拆除重建,相信都不會有太大的技術困難,「關鍵是有沒有心做」。一層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相對於舊城區的磚木結構房屋,維修成本要低得多。

林翊捷續稱,由於廠房的設計上內部空間寬敞,亦有天窗採光,維修之後,市署可以作為多用途空間作表演、排練、展覽之用,外地活化舊工廠的經驗很多值得參考。澳門製衣廠大多是私人物業,要保存一個比較早期、完整的廠房並不容易,尤其傳統工業建築的鋸齒形天窗。今次是一個難得的機會,紡織業在支撐澳門經濟三十多年,養活很多家庭。在這麼大的公園中,留一個小角落作紀念,絕不為過,他希望政府在考慮這些公共建設時,兼容多元價值。

屋頂有石棉就非拆不可?陳俊明:兩回事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早前回應氹仔紗廠保育爭議時指,紗廠屋頂有石棉瓦,屬禁用建築材料,加上存在衛生隱患,必須拆卸。環保人士陳俊明則認為,石棉瓦經過長年累月而沒有打理的話,一經拆卸,就容易出現石棉塵污染,故此在拆卸含有石棉的建築時必須要密封處理。

但他指出,氹仔紗廠的屋頂含有石棉,不代表必須要整座拆除,「這是兩回事。」因過往有不少案例中,建築物的屋頂有石棉,先將之圍封拆卸石棉屋頂,再以鋅鐵等物料重新打造是可行的,數年前氹仔海灣花園對開倉庫拆卸石棉頂事件就是一例,「因為紗廠用石棉頂而要整座廠房拆掉,我覺得是沒有必要的。」

陳俊明亦批評政府今次「先斬後奏」的做法,「你會見到,政府對待有潛在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時,稍為敏感度不足。若真的有需要拆時,政府必須要講清楚,讓公眾知悉,而非拆了再講。我覺得拆與不拆,應取決於政府對紗廠文化價值的取態,若覺得是有歷史價值,代表本澳過往一段的文化或工業時期,亦有建築特色的話,我相信仍然可以討論,但政府有否具體給予資料予坊間?究竟為何要先斬後奏?」

今屆政府續做「文物殺手」? 蘇嘉豪促跨部門合作共創多贏

立法議員蘇嘉豪認為,氹仔紗廠遺址佔地非常少,與車胎公園計劃並無衝突,有條件兩者兼容,促請政府跨部門合作創造多贏局面。他說,製衣業過去養活不少家庭,保留紗廠可以促進親子教育,「日後可以同子女講述這個地方的過去,上一代人曾經走過的腳印,根本係可以多贏。」

他說,澳門文化保育最令人心酸的是當局很多時候都會用選用最簡單、最不需要動腦的方式,「拆卸就唔洗用腦」。有部分意見批評坊間「忽然保育」,他說,並非每個人都一年三十六十五日做保育工作,很多人都是最近才知道紗廠的歷史,「但一日未拆都有權保育,盡公民責任發聲。」蘇嘉豪說,上一屆政府「一日到黑都拆咁多嘢」,最終被社會批評是「文物殺手」,「今屆政府是否要繼續做文物殺手?」很多年青人對政府的印象就是「乜都拆」,更質疑政府日後是否連大三巴、東望洋燈塔都要拆。

市政署最近才公佈車胎公園計劃,坊間連討論的時間都沒有,氹仔紗廠部分廠房已經被拆卸,社會有意見批評政府資訊不透明。蘇嘉豪認為,政府太有信心,亦低估澳門人的本地歸屬感。政府不可能不知道車胎公園有紗廠遺址,這是無去迴避的問題,「你迴避佢都係存在,早出現早解決」,政府應吸取教訓,日後決策應該要預留時間處理爭議。

林玉鳳促政府保留氹仔紗廠 應正視現當代建築、工業遺址價值

直選議員林玉鳳批評,政府為興建一個臨時性質的公園,而要使這個碩果僅存、具有歷史及建築價值的工業遺址永遠消失,「到底這樣是否值得?」加上紗廠與車胎主題同樣有濃厚工業色彩。她促請政府保留氹仔紗廠,並在適當的加固及整修後,活化及再利用廠房,使廠房得以保留,亦可增加一個景點。

林玉鳳亦指,政府應透過是次紗廠保育爭議,正視現、當代建築及工業遺址的價值,使日後處理同類事件時,有更妥善的安排。她強調,現代、當代建築,終有一天也會成為歷史的見證、澳門發展的里程碑,若因「歷史不夠長」、「風格不合乎要求」等理由而不作保留,在歷史的保育上就難免出現割裂及斷層。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