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局勢未明 澳門成內地院校「安全合作伙伴」 梁啟賢:澳門規模細 示範作用有限

自香港「反修例」運動發生,內地城市看到的不乏國旗被破壞、國徽被塗污,以及一些涉嫌刑事毀壞、放火的畫面。怕香港局勢不明,很多內地院校轉向找澳門交流合作。

自香港「反修例」運動發生,內地城市看到的不乏國旗被破壞、國徽被塗污,以及一些涉嫌刑事毀壞、放火的畫面。怕香港局勢不明,很多內地院校轉向找澳門交流合作。©Ck Chiwai Cheang

自香港「反修例」運動發生,內地城市看到的不乏國旗被破壞、國徽被塗污,以及一些涉嫌刑事毀壞、放火的畫面。怕香港局勢不明,很多內地院校轉向找澳門交流合作。「傘運時還不太明顯,但到『反修例』時,一些院校都表示暫停了和香港的交流項目,但又很想繼續有些活動讓學生可和外面接觸,澳門就成了很好的對象。」時事評論員梁啟賢說。

澳門是「安全的伙伴」

梁啟賢本身也是社工課程教師。回顧兩個特區與內地的學術交流,他指,內地的社工發展較遲起步,早期特別是廣東省的很多社會工作及社工教育都頗靠香港人支援。「所以廣東省很多院校都跟香港的院校有聯繫,包括師資的培訓、定期交流。他們都覺得這些是很重要的窗口,甚至透過香港去認識一些其他地方的院校,例如英國、加拿大、美國等院校,過往都頗靠香港幫忙。」同時,香港一些院校也有特設「中國社會福利制度」的課目,或會帶香港學生到內地上課一星期,實地考察及和交流。「大家都很開心的,又認識國情,但現在都停了。」

於是,不少內地院校轉向澳門。「立即就和澳門的院校商量,會否有一些合作協議、定期交流。當然,後來因為疫情,這些計劃都沒有了,不然可能這暑假很忙碌地要去各地交流交流。」「很明顯見到,沒有了香港,就很想找些替代,澳門就是一個很好的地方,起碼大家都覺得澳門是一個『安全的伙伴』。澳門社會是個頗穩定的世界,我們不會有香港式的社會運動,而這表面上沒有時,大家都會覺得澳門很安全,可以交流,不會『教壞』我們的青年。」

所以過往香港一直是首選?「是的。我想也不是妄自菲薄。不論在師資人數或地位,香港的院校資源上一定比澳門好,甚至可以有老師定期上去給他們講課,澳門頗難做到這方面。但都停了的時候,都要找人,最方便的、中文的,台灣又不太方便了,就是澳門,就變成好像突然間受寵若驚,『咁多人搵我哋嘅』。」「如沒疫情而言,這為澳門也是好事。除了受重視,也保持了和內地社工教育界的一些溝通,甚至也希望澳門的社工可以將一些經驗帶給他們,讓他們知道社會工作應是這樣的。例如街總在橫琴開了一間中心,他們的主任說,他們像已成為珠海的示範單位般,很多廣東省的機構就去交流考察。很多人覺得:澳門的,就是專業的了。」

時事評論員梁啟賢。

時事評論員梁啟賢。

「成功典範」如何維繫? 

梁啟賢認為,澳門可成為「安全伙伴」,一定程度上是由於澳門人的價值觀,而這亦影響到年輕一代。他指,香港浸會大學曾與香港廉政公署合作就年青人的價值觀作研究。研究於2014年「出爐」,當中發現粵港澳三地的青少年均表示,父母對自己的價值觀影響最大,同時,粵港兩地的受訪青少年認為最重要的價值頭兩位,依次分別是「責任」(responsibility)與「尊重」(respect),澳門則是「尊重」及「關懷」(caring)。另外,「平等」(fairness)與「公義」(justice)整體而言在受訪的澳門青年中,重要性排行第八及九(在廣州排第九及十,在香港第三及七),「守法」(law compliance)則排行第六(在廣州排第七,香港排第十)。

澳門青年一代價值觀傾向尊重關懷,但對國家的認識呢?常有言論指香港年青人不了解國情,以致出現現時的狀態,但事實上,為加深年青一代對國家的認識,近年港澳兩地一直都有不少往內地的交流團。被問到何謂「認識」,社會似乎亦各有說法時,梁啟賢指,很多人說「認識」時涉及一個假設——認識後就會愛,但其實這並非必然。

「『認識』的意思是一定認同,還是知道你的制度,還是甚麼?他們有個有趣的假設是:認識了就會認同,認同就會愛,其實不一定有關係,可能認識了發現很腐敗。我想有幾個假設是過時的,一個是錢,大家會見錢開眼,但你現在看到,年青人在追求的不一定是錢,甚至去年有很多學者在說後物質主義的世代;另一個是不斷叫人多去內地,覺得多去就會愛國,其實沒甚麼必然關係。」

梁啟賢認為,澳門可成為「安全伙伴」,一定程度上是由於澳門人的價值觀,而這亦影響到年輕一代。

梁啟賢認為,澳門可成為「安全伙伴」,一定程度上是由於澳門人的價值觀,而這亦影響到年輕一代。©Macau Photo Agency on Unsplash

再者,現在這些前往內地、認識國情的交流團,對澳門學生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受到挑戰。有老師也曾反映,即使幾乎是「全包宴」,現在學生對前往鄰近的省市,例如廣州等交流興趣不大,「他們常去到的地方,他們現在不稀罕的了,去上海就差不多了,也又不要太長時間,一星期好了。」而在這些觀光式的旅行團中,學生也只看到好的一面,看不到管治一個大國的困難。當年輕一代看到新聞,得知交流團沒說的另一面時,觀感就會出現落差,覺得政府只會「報喜不報憂」。

「這是惡性循環。大家怕年輕一代不參加,他們不參加就交不了數,於是要辦有咁開心得咁開心,像迪士尼一樣。有學生去扶貧活動,真的扶貧只有半日,其他全是旅遊。」

「我想北京一直假設人是經濟動物,『見了錢還不心動?』當然我不排除很多人都見錢開眼,但特別年青一代是否只看錢份上?除了錢之外,是否有更高層次的追求?這些是親北京的人要想的事情。」

但對於澳門「一國兩制的成功典範」可持續性,梁啟賢認為未來十年都會很穩定,只是示範作用很有限。「澳門的經濟規模很細,特別是如要示範給台灣看時,台灣不會覺得你是一個示範單位。它一個區的人口可能都比澳門多,而且大家追求的不一樣。」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