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論】一個小小觀眾的話

在外地生活多年,對澳門的感情也漸漸稀釋,而在戀愛・電影館睇戲的時光,算是我在澳門留下的最深感動。 

像大多數出外讀書的人一樣,畢業後我也回流澳門。那時對澳門電影並沒有深入認識,年輕一點的時候有去「拍板友戲睇」,但只是一個小小的愛好者。電影睇得不多,所以不知道甚麽是好電影,也不太敢與別人討論。只是很喜歡在漆黑的房間內,看著螢幕上的光閃閃發亮。

那時也有憑直覺拍一些短片,但不敢讓別人看,覺得自己拍的東西很幼稚。但有一次在戀愛・4電影館聽到一個澳門導演分享,記得他說時常對自己的作品沒有信心,不知道拍得好不好,但是只要有心拍,一定會有人欣賞。當下我也受到鼓舞,漸漸喜歡上藝術電影,因為覺得那是為真心欣賞的人拍的,不需要太重視別人的看法。

之後在放假的時候,多了參加電影班,也對自己多了信心。有時去電影館聽講座、參加活動,覺得有人願意講電影給我這種平凡的人聽,內心感到很溫暖。前台的工作人員也會細心介紹她們覺得好的電影給我,令我本來對自己甚麽也不懂感到的不安,漸漸變成一種對電影館的感動。可能是因為在電影館遇到的人,都有一種對電影的愛護,讓我也慢慢被感染。

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帶媽媽去電影館睇戲,本來以為她沒有興趣,因為她平時都愛看Running Man(韓國綜藝節目)。那次是看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放映到一半,我在黑漆漆的電影館中看到她默默流淚,回過頭看,卻沒有看到其他人在哭,可能是每個人心中柔軟的地方都不一樣。看到媽媽的淚水,我的鼻子也酸了一下。

之後她也常常問我電影館有甚麽戲看,漸漸跟媽媽多了一些共同話題,也有一個可以兩個人「拍拖」的地方。而且電影館的工作人員都很照顧年長者,會提醒她穿多件外衣,因為放映廳會冷。這一份記憶,我想媽媽跟我都會好好保存。

其實我也在電影館哭過很多次。之前聽到電影館要停辦的消息,內心也差點哭出來。不過後來知道會重開,內心也稍稍平靜下來。電影館有很多我的回憶,作為一個觀眾,我不知道沒有電影館以後,我可以去哪裡找到這份感動。澳門的生活太單調,而且到處都是空有外殼的賭場,作為一個小小的市民,內心空虛可以去哪裡填滿?

我不是甚麽有權勢的人,但也想為戀愛・電影館發一下聲。希望文化局能夠真正聽到市民的聲音,不要只從價錢去衡量一切。文化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觀眾內心的感動也不是從光鮮亮麗的影展中可以得到的。我不知道未來經營電影館的人會不會像現在一樣那麽愛護電影,那麽重視觀眾的感受,這是我非常擔心的。他們努力經營了三年的成果,轉眼間就要讓給另一批人,好像轉工一樣轉走他們,這是非常不公平的。合約轉手只需要簽字同意,但是觀眾的認同不會說換就換。難得澳門還有一批用心經營電影的人,我希望他們能夠被尊重,也希望這一片充滿感動淚水的地方,能夠繼續保留下去。

 

﹝來論照登,僅代表投稿人立場﹞

訂閱每月紙本

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片段,有很多現實中很想但未能去做的事,因為電影,而實現了。(繪畫: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