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腳下將再建九十米高樓 呂澤強:應慎重考慮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即時報道

文:論盡編輯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62113

時間:2020年06月17日 17:17

工務局早前公示松山腳下羅理基博士大馬路134地段的規劃條件圖草案,草案建議限高為海拔九十米。社會不少意見憂慮,當局再容許於松山腳下興建高樓,將會嚴重損害東望洋燈塔的景觀。

身兼城規會委員的文化遺產建築師呂澤強認為,在134地段興建九十米高樓,除了對於東望洋燈塔的景觀有很大影響外,更會形式一道「屏風」,阻隔從新口岸觀音像經宋玉生公園、何賢公園直到東望洋山山脊的整條視覺及通風走廊,影響東望洋山與皇朝區的環境。他認為,此舉除了是文物保護的問題外,更涉及到城市規劃的問題。強調應慎重考慮興建高樓後對於環境的負面影響。

呂澤強指出,燈塔的景觀早在134地段旁的建築物建成時就已被破壞,「從前可在山腳望到燈塔的角度,現在已無法再看到。」他指出,若規劃條件圖容許發展商在134地段興建九十米高樓時,就會完全遮擋僅有的東望洋山的山脊,「現在從觀音像或在海上遊望向松山時,仍然可以看到一小段山脊,我們是否要連這一小段山脊都要遮擋?」

「這亦牽涉到皇朝區的規劃問題。」呂澤強質疑,究竟相關地段最初的規劃是否容許發展商起九十米高樓?「最初葡籍建築師Siza Vieira規劃整個皇朝區時,是以紐約中央公園的概念來進行設計,旁邊都是商業大廈,而中間有一個大公園,並且保留一條過的視軸。我很想知道他對於從觀音像至松山視軸的設計意念是如何?」

事實上,數年前觀音像至東望洋山的視廊保育亦曾經受到社會關注。2014年政府就輕軌澳門半島南段走線方案收集公眾意見,期間社會對於輕軌途經觀音像一帶的走線批評不斷,認為政府所提出「腰斬」觀音像方案將會嚴重損害觀音像的景觀。當時運建辦邀請觀音像的葡籍建築師李潔蓮,聽取其對輕軌高架橋的意見。

李潔蓮當時曾表示,觀音像的其中一個設計意念是背海而立,並透過宋玉生廣場望向松山的方向。又指千萬不能將由松山至觀音像的通風走廊堵塞,否則這將對視覺景觀及生態環境均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呂澤強認為,今次的保育與發展爭議,已不是單純的文遺保育問題,更是牽涉到城市規劃的程度,「這個地段的規劃,是否需要用到總體城市規劃去做?還是需要透過城市規劃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他憂慮,當134地段起了九十米高樓後,除了會對景觀帶來很大影響,對於環境、生態亦有不少負面作用,因為宋玉生公園為風流動的走廊,空氣會從松山一帶流向皇朝區,而海風亦會從觀音像一帶吹向松山,「公園兩邊已是大廈,若連公園前方都要被封住,就很容影響到皇朝區的風流動情況,亦會影響到山腰上的空氣流動。我覺得應該要慎重地看高樓對環境與空氣流動的影響。」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