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欣:政府對社群了解有多少?

「我買包鹽,平時兩蚊,現在兩個半,即加了25%。有些人說:才五毫,我說不是,因為不是加了幾多錢,而是加了百分之廿幾。」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生活在澳門,時事評論員蘇文欣也不時到超市,也大嘆消費卡推出後物價飛升,連一些麵包也加價約二十個百分點。「嘉頓生命麵包,以前賣十一二蚊,現在在超市賣到十四蚊。我最後唔買!」 

自消費卡推出,坊間一直抱怨物價騰貴。一系列的紓困措施也引起一陣熱議:一萬五千元的援助金額誰可有份?安全網是否足以保障最需要的群體?蘇文欣認為,現時出現的爭議與政府對社群的了解不足有關,又預期,隨着消費卡計劃進入第二期,物價會保持高企,認為政府應考慮適時調整援助金,並準備好復甦經濟的方案。「政府還可繼續派錢,夠錢派,但派不是辦法。」 

自消費卡推出,坊間一直抱怨物價騰貴。一系列的紓困措施也引起一陣熱議。

自消費卡推出,坊間一直抱怨物價騰貴。一系列的紓困措施也引起一陣熱議。

各類市民狀態 政府知多少?

根據澳門現時固有的援助機制及政府推出的紓困措施,全澳不論是貧是富人人皆有的,是面額合共八千元的消費卡;較窮困的、沒物業、少存款、收入低於維生指數的,可以申領援助金,且額外發放兩個月的金額;存款稍多、人工稍多但突然失業的,可以有失業津貼;開工不足而非失業的、有報稅的自僱人士領不了失業津貼的、或其他打工仔可以領取面額共一萬五千元的援助金。

邏輯上是面面俱圓,但細節之中難免有罅隙。例如到下筆之時,有自僱人士反映尚未開始收到一萬五千元的援助。而當有關措施出台時,社會上就有聲音指,僱主沒幫忙報稅的員工未能受惠。

時事評論員蘇文欣認為,政府透過「全民派糖」的措施作「墊底」,再進一步的措施是援助僱員,「但政府就忽略了一件事,就是當局對於社會的認知和社群的壓力。」由此亦反映了政府並不了解本澳社群的特色。他指,一般而言,當社會出現變動,長者、殘疾、援助金家庭會最受影響,但由於政府今次較快地推出了消費卡計劃,經援家團也可獲額外的援助金,所以在疫情中,是突然開工不足甚至失業的低收入家團生活受最大影響。政府雖有推出合共一萬五千元的援助,但一些僱主未有幫助散工報稅,政府也沒其他快速簡便的方法可以掌握僱員的資料,令一些人會跌出安全網。

「例如散工、低收入的人。因為是散工,很多僱主未必會替員工做社保——做了社保的會考慮是否報稅,但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很多都沒報稅。」「這類家庭,未入到社屋,住在舊區,每月在交六七千元租,兩個人的收入合共約兩萬左右,積蓄有限,他們怎生活?」

「經援家團維持定期有援助金。開工不足甚至失業的家團,其生活模式被疫情大大改變,他們也看不到甚麼時候能開工。如只是一個星期,可以知道怎辦;一個月,也知道要怎辦。現在是不知道甚麼時候能開工。所以最受影響的是:失業或開工不足,在租屋或供樓的人。這段時間只能靠積蓄和全家四口的消費卡補貼生活開支,然後用一萬五千元的援助金——如兩人就是三萬元——頂着幾個月的租金。 但這一萬五千元,如你沒報稅,政府沒辦法給你。政府只能靠報稅才知道一個人是否有工作。用社保也難,因為一些沒工作的人自己也有供社保。」 

時事評論員蘇文欣。

時事評論員蘇文欣。資料圖片

援助金額應有基制調整 跟上物價

蘇文欣認為,消費卡推出後百物騰貴也令市民百上加斤。「商人見到這些錢,有甚麼理由不加價?當店舖加了價,就很難會減價。我們的社會很小,咁短時間有幾十億流入,有甚麼理由會不通脹?」他認為,消費卡或許能幫助中小企,但最終受影響的仍是社會上經濟能力較弱的人士。「捱到幾個月,但援助金額不變,還有通脹,這班人三個月後,援助金就會用光。」他也預期,物價會持續高企,一直到第二期消費卡計劃。

所以只能繼續默默承受消費力被通脹削弱,直到年底?「不,我們要看政府的下一步。」

他預計,如澳門經濟持續惡化,需要被納入援助金安全網的人數會上升。「例如沒有物業、沒太多積蓄的,應盡快被納入安全網中,而且批出援助金的速度要快。」 同時,金額要跟隨社會實況調整,以跟上物價指數。「第一步要做的是社工局與社保,是否要調整援助和津貼?這些數字要變。」「這個我們說了很久,援助金每三個月應跟物價指數調升,尤其是現在,物價這樣上漲,但過了三個月,我們看不到報紙有說在調升。」

「第二步要做的是,假設疫情穩定了,我們看到在未來兩三個月,社會要郁的了,市道要郁的了。」他認為,政府要開始有方案,令經濟逐步復甦,而雖然澳門政府已在爭取自由行重開,但情況尚未明朗,政府要思考如自由行會延後重啟的話有何應對。「政府還可繼續派錢,夠錢派,但派不是辦法。」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