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文創黑洞何時休? 文化產業基金納入文化局必須處理的一些弊端和隱憂》提出的查詢,文產基金回覆如下:
就《文化產業基金資助批給規章》第十三條中提及的評審準則,包括「項目的市場需求程度、與同類產品或服務的競爭優勢」、「項目預算的合理性」、「項目對發展文化產業的推動作用或社會效益」等,基金以何指標衡量,基金指,項目評審委員會由不同界別的專家組成,根據申請項目所屬範疇及屬性,由各範疇專家按申請企業提交的書面資料,以及與申請企業的文創團隊在評審答辯時的互動溝通,按既訂的標準,對各申請項目的創意、文化內涵、項目是否能實現、生產和管銷策略、市場空間和預計收入、預算合理性、團隊成員、提供就業或聯動相關行業、建立品牌等方面,作出獨立的評分。若有需要,項目評審委員會的成員將對申請項目進行實地考察,例如考察申請《社區文創專項資助計劃〉的特色店。倘申請企業曾受資助,基金將向評審委員提供該企業過去的申請資料和監察報告,作為評分時的參考及審批考慮。
基金又指,2014 至2019 年,基金接受了936 項申請,通過後支持305 個項目,包括176 個常規申請項目和129 個專項資助計劃項目。176 個常規項目累計批出項目補貼約1.9 億元,免息資款約2.15 億元, 129 個專項資助計劃的項目累計批出項目補貼約9500 萬元。基金關注申請項目的可行性,秉持企業的投資為主,基金的扶持為輔的原則,近年以鼓勵企業申請免息貸款為主。2019 年常規資助批出7530 萬元,其中6750 萬元屬免息貸款。此外,自2018 年推出專項資助計劃,基金在申請規定中,訂定工作目標、資助名額,企業出資百分比及資助金額上限,擇優選出。
而就監察而言,文產基金是通過哪些績效評量標準來評估驗證受資助公司的真實運作情況是否達標?其工作質量及項目的質量?以及批出的資源是否有效地使用在受眾身上?
文產基金回覆指,申請項目獲批給後,基金與企業訂立協議書,列明應遵守規則,包括開設專用帳戶,以封閉管理的方式,對資助項目的款項進行獨立的財務管理,明確列出所有單據用途,以實報實銷的形式支付。對於常規資助申請的受資助項目,總資助金額在500 萬元以下,須每12 個月提交進度執行報告;總資助金額在500 萬元或以上,須每6 個月提交進度執行報告。
同時,企業須就受資助項目提交財務報告及核數報告。基金重視公帑的有效運用,不斷優化監察功能。申請項目獲批給後,項目監察中心會約見企業及在報告期內進行不定期查訪,藉此監察項目是否按資助計劃所簽訂的協議書條款進行,以及資助款項是否用於所協定的資助項目內。除通過定期提交項目報告、不定期查訪外,項目監察中心也會透過建立項目溝通群組、關注項目社交媒體、不定期出席企業舉辦的活動等,對項目進行多方面監察。
根據各項目協議的發展階段,基金分段向項目進行資助撥款,倘發現項目執行與原來計劃出現差異,或未能如期展開時,基金將暫停發放資助,並要求企業提交解釋及採取措花,務必按計劃的內容執行項目。倘解釋不被接納、未能按照協議進行,根據〈文化產業基金資助批給規章〉規定,基金可取消資助的批給。有關資助和監察的說明,已公佈於基金網頁。
基金又指,根據基金收到的商業項目監察報告顯示, 137 個常規申請的項目資金投資額6.6 億元,其中屬基金無償資助部分是8461 萬元(13%) 、須償還的免息貸款9,801 萬元(15%) 、屬企業自有資金4.77 億元(72%)。這些項目提供1700 個職位, 865 個屬多媒體/影視類、169 個屬設計/美術類,其餘為銷售//市場推廣/公關/行政/資訊等職位。服務平台的監察報告顯示,平台為設計、時裝、電影、出版等範疇提供商品打版服務、影視後期製作服務、促進影視作品銷售、策劃出版書刊和圖書銷售、舉辦課程、組織在澳門參展和出外參展、促進文創企業商業對接、為微小企業提供進駐服務等。
基金表示,資助屬扶持性質,以資助拉動企業投資,並帶動更多人從事文化產業。為使公眾有效監察公帑的運作,增加資助工作的透明度,基金除遵守法律規定,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刊登資助名單外,也有在基金網頁公佈受資助企業、資助項目和資助金額等相關資料。然而,由於有關項目屬企業商業運作,基金需要遵守相關法規和協議書的規定,因此未能公開營運帳目和涉及個人資料、商業報告等內容。
回覆中又提到,基金持續加強訊息發佈推廣宣傳文創產品和服務,增加資訊的透明度。為此, 2019年,基金加強了向傳媒發佈有關資助成效的訊息,製作了視頻、舉辦了「社區文創成果展」和「文創成果展晚會」,讓社會大罩了解文創發展的成果。基金除了在社交媒體及網站上載受資助項目的內容外,每年出版產品資訊目錄、年度報告,總結項目的資助、成效監察等數據資料予公眾監察知悉。又指, 文化產業基金了解社會大眾對資助成效的關注,因此,基金將不斷檢視及總結工作,在優化訊息發佈及增加訊息透明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建議受資助企業加強推廣宣傳文創產品和其工作成效,讓居民廣泛了解本澳文創項目的進程及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