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嘉豪:跨部門統籌、修補官民關係 應成本年度施政報告重點

2020-04-10 施政前瞻 專題報道

文:論盡編輯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60650

時間:2020年04月11日 13:13

行政長官賀一誠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或會於本月內公佈。直選議員蘇嘉豪認為,雖然從賀上任至今約4個月時間,本澳經歷了武肺疫情的影響,亦未有機會讓賀一誠有將其政綱的內容逐步實現,但抗疫期間賀的工作思維及態度,理應可用在其他政策或實現其政綱內容的工作之上,包括跨部門的統籌與修補政府與民間之間的關係,「在這4個月,這2件事的確有與崔世安時期不同的地方,究竟要如何將這兩件事應用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以至是未來整個施政的方向?我覺得是關鍵的。」

他亦指,本年度的施政報告不應只是聚焦在今年的事務上,有不少需要長遠規劃的政策亦應有具體說法。他舉例指,政府首要是針對政制改革給予說法,「明年就是立法會選舉,已經有兩屆選舉都沒有再改動立法會的組成結構,究竟政府有沒有決心做到立法會的民主改革?」

蘇:諮詢組織效用減弱 政府民間溝通直接

蘇嘉豪亦指,第二就是諮詢機制及諮詢組織的整頓問題,現時本澳諮詢組織的數量多,功能間有所重疊,諮詢組織的透明度、代表性低下,「我相信諮詢制度包括組織及公開諮詢的制度,都需要有比較具體的想法,究竟未來五年要如何想?這其實就可以應用抗疫期間,政府與民間的溝通。你留意諮詢組織的角色已變得十分弱,變相許多時都是政府與民間的直接溝通,且有一定成效。」

至於民生範疇,蘇嘉豪認為,今屆政府首要面對的就是城市規劃的問題,因城市總體規劃理論上即將進行公開諮詢,「尤其是賀一誠接手政府後,手頭上多了數十幅收回閒置土地,而新城區的土地至今亦是未知數。我們尤其關心南灣CD區與新城B區這大片土地,將來會如何規劃?政府必須要交代清楚。」

住屋方面,蘇嘉豪坦言,房屋政策多年來惹人詬病,皆因本澳未有具體的房屋政策藍圖,若賀一誠在政綱中主打年青人的置業階梯,亦應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具體闡述其做法,「先不要理『澳門新街坊』,至少在澳門本土應要有更多房屋供應,讓年青人上樓?與房屋有關的就是都更,他應該有一個說法,因為大家盛傳去年底做了公開諮詢後,其實等同廢了。當時都很大爭議,為何(時任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可以打尖做諮詢?在這方面的藍圖究竟如何?」

蘇:公共資本企業應立法監管 履行法律責任公佈社團資助帳目

除此之外,公共資本企業與自治基金的監管問題,亦成為近日社會的熱話。蘇嘉豪指,公共資本企業及基金的問題,早在去年600億基金事件後已引起不少人關注。賀一誠明言會立法監管公共資本企業,而公共資產監督規劃辦公室主任陳海帆亦曾指,公產辦已從財政局拿到政府所擁有的資產的資料,雖然原定2月就會公佈對外資料公佈的指引,放在公產辦的網站上。現在延遲,未有時間表,「賀必須要有更明確的訊息,表明政府會就公共資產企業監管去立法。」

至於自治基金方面,蘇嘉豪認同是另一個需要整頓的部分,「政府雖沒有承諾會立法監管,但方向會立法規管私人機構收受公共資助的制度,因現時是沿用97年的批示,而這批示是不合時宜的。而公產辦亦公開講這觀點。而我們一直提《結社權規範》規定特首要訂定一個金額,收資助多於這金額就要公佈帳目,其實有好多問題都是千瘡百孔,但這些問題可立即做到,不需要研究。你作為特首,是否可以重新履行法律的責任?」

「這就十分考驗賀政府了,因為基金會除了做許多社會公益的事外,亦養了許多親政府團體,究竟賀會否大義滅親,嚴重相關社團去收取資助?這對他是否真正大公無私的考驗。」

蘇:應掃除「罰不上領導」問題

另外,在官員問責上,蘇嘉豪強調:「賀一誠要記得自己說過些什麼,公共行政改革是他政綱的首位,當時他解釋得十分動聽,他並無將過去的房屋交通放在首位,是因為公共行政改革是根源,改善不了根源,其他社會民生的承諾皆是空話。」但他強調,公共行政改革不單是針對公務員的問責,更應掃除過去「罰不上領導」的問題,「上屆政府在天鴿後答應了要逐一改善包括行政、法律、政治、道德四個責任,但在崔下台後,連行政責任都未有在任內做,卡在罰不上領導的文化。賀應該要發出更明確的號令。」

蘇嘉豪認為,針對上述問題,賀一誠需要明確地發號施令,來提升屬下官員的執行力。而針對其政綱所提到的部分,以及社會多年來所批評的問題,亦應在報告中有一個具體的說法,「不是要你立即有個說法,而是要交代這五年,你如何一步步去落實剛才所說的藍圖?」

蘇:抗疫前後,政府都不應虎頭蛇尾

究竟現屆政府要如何令社會重拾對其的信任?蘇嘉豪坦言,作為一個監督者,永遠都希望指出及批判問題,「抗疫時我們都提過不要虎頭蛇尾。而抗疫期間及抗疫後,政府亦不應虎頭蛇尾。」

「我比較關心,賀政府與民間的關心如何修補過去10年較分裂的距離?過去往往是透過間接的方式與民意接觸,無論是諮詢組織、以社團為依歸的收集民意方式,今次他更多是直接收集民意,包括政府用了許多通訊軟件來接收民意,甚至政府亦有網絡輿情的大數據分析系統,都有陸續地用。所以未來應要有更多更直接,而非事先安排好的民意接觸,不理是否特首或官員的層級,在這屆政府我是期望的。」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