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本月內公佈? 林宇滔冀賀一誠明晰施政理念目標

2020-04-10 施政前瞻 專題報道

文:論盡編輯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60643

時間:2020年04月11日 13:13

行政長官賀一誠在去年當選後及就任後,均曾表示不少政府的施政方針要留待今年4月份的施政報告再作公佈。4月來臨至今已過三分之一,社會的關注焦點當然離不開疫情相關的事項,對於首份施政報告的內容自不然有所減少。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認為,賀上任至今將近4個月,但期間因疫情的關係,導致社會一直非常關心的房屋、交通等政策的關注度較少,而政府亦一直未有相關政策的理念出來,「疫情變相掩蓋了一切。」

他指出,觀乎賀在這4個月的施政表現,的確是做到了「水平以上」,社會對其抗疫工作的評價是肯定的,而抗疫期間的施政表現,亦反映出現屆政府的政策執行,與往屆相比是有變化的,「我看到部門間的跨部門協調是有改變的,打破了過去那種隔局如隔山、隔司如隔國的感覺,這是件好事。但在其他政策上,又是否能既打破跨部門協調的格局,又可以做到施政為民呢?我覺得真係可圈可點,需要觀望。」

新官上任三把火?林:遇見社會爭議才見真章

賀一誠在競選期間,將「公共行政改革」放在其政綱的首位,又稱這是他上任後首要解決的問題。林宇滔認為,賀所言的改革,並非像往屆政府的「理論性」改革,「過往政府一直提到需要在行政制度等方面去優化及完善,但從抗疫期間所看到的變化,可以看出賀所指的改革,其實十分著重於政策的執行力,看做到多少結果。其實你問十個市民,可能有九個都不會關注公共行政中的理論性改革,只是關注改革的產出及結果。」

「故此從結論而言,公共行政的效率的確是提高了不少,跨部門協調工作亦變得有效,且真的有做到實事。但究竟這是因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刺激?是一劑很強勁的腎上腺素?還是因為過往有許多問題,純粹是因為領導風格的變化就可改變得到?我為此感到有些許的憂慮與擔心。」

林宇滔坦言,會有這樣的憂慮,是由於現時政府的政策及施政均以抗疫為首,而行政長官亦有十分強的執行力及結果,固然能在防疫實際措施上看到不錯的成效,「但是在防疫當中,我又是否能見到公共行政有很大的改革及變化?未必見到,只是領導風格的改變,導致一定要交出結果。在這種強勁的壓力下,是真的看到有一些改變,但這個改變,是否可以令政府的體質改變?這就未必了。」

他亦憂慮,一旦政府面對更為複雜、社會有更多不同意見持份者的問題,單憑強大執行力,而未有在公共行政的整體上進行改革,可能就會事倍功半,「所謂改革,其實就包含如何將不同持份者的意見求同存異、如何做好遊說及溝通等,這些才是見真章。防疫可以將賀的新風格的利、好處擴大,但是將我們面對社會有不同意見、許多爭議、甚至積存很久的問題時,這一部分的意見或改革,我們就會見真章,中間就會遇到許多問題。如何做好真正的公共行政改革,令這部分的運作暢順?這才是考驗新一屆政府的關鍵。」

林:政策實行應有量化指標

對於賀一誠的首份施政報告,林宇滔認為,他必須要在施政報告中明晰其理念及目標,亦需要就各項政策措施訂定客觀、可量化的結果及指標,「任何政策都需要可持續及長遠的規劃,但賀的任期只有五年,故此客觀上必須就政策訂定一個十分清晰的量度指標,可按政策的規劃方向行,我所說的不單是五年的目標,更是逐年量度的中短期目標,以此來確保五年目標可以達到。」

他指出,往屆政府並無就政策訂定目標,導致諸如都市更新、舊區重整等大政策,在政府及社會「講完一大輪,做完一大輪」後「得個吉」,「又如公屋政策,究竟五年內你有何建屋目標?我要強調,樓市健康發展不單只著重公屋,也要顧及私人樓市。我們一直要求政府要有整體房屋規劃,但你如何去分析未來的人口趨勢、人口增長、人口結構的轉變及房屋需求等因素?你應要按住這些要求來制定房屋政策,令房屋有穩定供應,因而減少因為恐慌性需求而導致的價格暴升,亦能透過規劃來供應,令樓市重回健康水平。」

「但坦白講,過去這些東西都只是口號,無實績。其實要實際去做,現在就已有條件有資源,經濟差時,政府說要逆週期操作,多建公屋。其實你有地,為何不去做?正正就是你要講出你整體的房屋政策概念,然後有何五年目標。當過了一兩年,社會發現特首真的會履行承諾時,才會令社會安心,之後許多政策就可以運行得很順暢。」

公眾對往屆政府信任度低 林:要改變過屆政府壞印象

林宇滔亦提到,公眾對於過去兩屆政府的信任度甚低。他舉例協會過往曾經提出的「南岸線計劃」,早在賀一誠仍擔任立法會主席時,協會就已約見議員反映意見。而在賀競選時亦有向他表達相關意見。而近日市政署終於拍板興建南岸線計劃,「這反映出賀是記得我們的意見,並且有落實的。其實這個計劃十分簡單,可在數年內完成,但新城B區卻荒廢了10多有多。」

林宇滔坦言,過往有不少政府部門對於民間提出的意見,都會立即想其「不可行性」,當一個由民間提出的政策有許多人支持,但亦有許多不可行性時,政府就會選擇不做,「除非社會建議如何解決這些不可行性。但我覺得,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是在人家提出建議時,想想這件事的可行性如何,再由政府去解決不可行的因素。」

但他指出,市政署提出相關計劃後,社會有意見又開始質疑,計劃是否又是另一個「大白象」工程?工程會否超支?會否無限拖延?「這一系列的想像,其實是十分正常的,因為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這才是政府的正常發揮,是正常的推論。故此當局若真的能在今年底完成第一期計劃,相信社會的質疑聲音就會大減,市民可能會更認真地發表意見,爭取一個有共識、用得好的空間。」

林宇滔認為,賀一誠本身亦有其想法,冀做到短期內可見成效的東西,以爭取公眾信心,改變公眾對過往政府施政效益低、工程延誤超支多的印象,「若能改變得到,我覺得良性溝通會好很多。但做不做到,就真的見真章,這不單是要改變,要有結果的話,不是一劑腎上腺素就可以,不只是從領導風格改變就可以,運作時如何將這麼多各自為政的東西變成合作、高效地解決問題?」

總括而言,林宇滔認為,賀一誠在抗疫工作上的表現是不錯的,因防疫抗疫是要全社會集中精力去做好的事。但未來可能會有不少機會,出現社會有不同意見的情況,「他是否有信心能力克服社會不同意見,去做好他認真覺得是為社會利益好的東西?至少我是有擔心的,這也是公共行政改革的真章。」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