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或會重創本澳經濟 甄慶悅:產業多元不能只是口號

特區政府早前宣佈,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暫停全澳賭場營業15日。社會憂慮,即使賭場能在15日後恢復營業,在疫情持續加上外圍經濟下滑的情況下,本澳未來經濟將難以回到疫情前每月賭收超過200億元的「輝煌時期」。傳新澳門協會副理事長甄慶悅坦言,政府過往經常提到「一業獨大」、「花無百日紅」等字眼,但往往沒有動力或壓力去落實「產業多元化」的概念,只是流於口號形式,「過往官員幾乎不用擔心本澳的經濟問題,這種情況下人自然就會有惰性,改變的動力就相當有限。」

甄慶悅指出,事實上本澳的經濟問題自去年中美貿易戰開打時就已出現,近年中國的經濟增速開始放緩,由以前的「保八」、「保七」、「保六」一直到今年的「保五」,甚至出現更悲觀的預測時,本澳亦難免會進入較長時間的經濟衰退期。而今次疫情則將經濟衰退的步伐變得更快、更深入,其破壞性亦相當大,「疫情導致本澳的賭場都要關門,究竟在這個情況下,本澳還有什麼產業可以生存得很好?」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甄慶悅坦言,在疫情持續的情況下,社會對於停業15日後賭場能夠重開並不樂觀,而即使可以重開,亦礙於自由行受疫情影響未能恢復,缺乏客源而收入暴跌,「亦有不少預測認為去到四至五月才能重開,其實去到四月份仍然還好,因為這只是令消費延後兩至三個月,本澳或內地的中小企仍能撐得住。但若疫情到五六月都未能平息,會對經濟帶來結構性的破壞,令到企業的倒閉潮出現,這是致命的一擊。」

產業多元要往哪裡走?甄:做好平台作用,發揮專業所長

「產業多元」、「經濟適度多元化」等口號,過往無論是政府或民間都談過不少。但是如何多元?哪些產業需要多元?多元化後對本澳的經濟穩定性有何正面作用?似乎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都較少探討。甄慶悅坦言,本澳地方小,人口相對其他地方也較少,「難道要重拾工業、製衣等行業?其實是沒有可能的。我們應該要做的,是一個平台的角色,用中國大陸的術語就是高端服務業,這才是本澳未來的出路。」

政府過往經常提及要將本澳打造成「中國與葡語系國家的經貿平台」,甄慶悅指出,現在本澳未能實現這個目標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缺乏動力,本澳經濟一直很好,官員及民間的動力不足,一味向博企靠攏,近乎所有企業都是圍繞著博彩業來轉,當龍頭產業出現問題時,其下方的企業亦會連帶受影響,「若未來要做平台、服務,一定是專業行先,但本澳做專業認證這一環時,制度上可謂相當的差,除了律師等少數職業存在專業認證外,現在有許多職業都沒有專業務服力量,變相因水平不足,而無法做好平台、服務的角色。」

他強調,現時本澳的首要任務是要將專業認證制度做好,亦要做好教育層面上的工作,「政府經常說要做中葡平台,但現在懂葡文的人愈來愈少,這樣的話你要做什麼平台?要聯繫些什麼?我們現在經常鼓勵人們到大灣區,眼光愈來愈窄,除了大灣區,亦應放眼葡語系國家甚至全世界,要做好聯繫人的角色,而聯繫人本身就要靠專業實力。」

甄慶悅亦以香港為例,指香港本身有不少服務業,而服務的對象不只是大灣區及中國大陸,更是服務全世界,「今次疫情對於香港的打擊一定會有,但是未至於極度致命,從經濟的層面上要比我們好很多。」而同樣受疫情影響的新加坡亦是如此,「新加坡沒有特別強或是特別弱的東西,每件事都是80分,變相可以在經濟衰退時分散風險。但是本澳則是賭業90分,其他產業10分,當90分的產業倒下時,10分的產業亦不能生存。但若果本澳的專業能力是強了,當博彩業轉差,但仍有服務業支撐時,所受到的影響就會減少。」

博企或現裁員潮?甄:政府可提供稅務優惠換取不裁員

今次的疫情可謂嚴重影響博彩業的收入,而社會亦存在著另一個憂慮,就是當博彩業一直無法回復到疫情前的收入水平時,博企為了「縮皮」,或會選擇裁員。對此甄慶悅認為,博企的財力比起本澳其他企業要好,而博企本身亦要承擔社會責任,「從現在的疫情來看,恐怕15日後賭場仍然無法重開,即使重開了亦缺乏客源。在這兩三個月,政府叫博企先行出糧,相信博企在財力及意願上應無大問題,但是過了這段時期,似乎政府也難以再要求博企繼續支薪,因博企本身也有壓力。」

他認為,要避免博企借收入降低而出現裁員,政府應從稅賦方面與博企談判,以換取博企不裁員的承諾,「博企不炒人,就可以在稅務上有一些優惠,這方面政府是可以與博企探討的,當然這個方面一定要取得社會共識,不能只是單方面傾,因為這對於社會的影響也十分大。社會亦要想想這個問題,停業數個月無生意做,博企與中小企都十分難挨,當企業頂不住需要倒閉或是裁員時,就會對社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現金分享要轉型?甄:社會須討論

縱使政府日前已宣佈今年度的現金分享計劃將會提前於四月份派發,但行政長官賀一誠早前曾經明言,本年度的財政預算「肯定會是赤字預算」,社會亦關注到明年度現金分享計劃會否因此而「唔派」?甄慶悅指出,雖然現金分享計劃不共針對性,不少有錢人或中產「不志在」這筆款項,據他近年的觀察,現金分享計劃仍有一定社會功能,為社會帶來的影響不一定是負面的。

他亦指,社會對於未來如何「派錢」亦有不同看法,例如有意見認為應要將現金分享制度化,根據政府的財政收入、經濟增長等數據「上下可調」;又或將之變成如新加坡式的退休基金,政府幫你投資,當你面對人生大事如結婚、買樓時就可以提取款項使用;而第三種方式則是將現金分享轉換成另一種福利或資源來使用。

甄慶悅坦言,三種做法均有利有弊,各有不同,「每年現金分享涉及六、七十億元,對比起逾千億元的財政預算來說,不算是一個很大的項目。但要如何將這筆預算變得更有效、更有針對性?上述三種方法都有其效用。但無論社會認同哪一套,或有其他想法,社會都必須要經過詳細的討論,而政府亦要詳細地列出他們的計劃及想法,畢竟這涉及到每個人的收入。我想現金分享計劃已是時候去改變,但如何改?社會真的要就此討論。」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