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襲澳 政府嚴陣以待 林宇滔:肯定政府防疫表現

「武漢肺炎」新聞檔案 082 上醫醫未病 2020-01-31 武漢肺炎 專題報道 紙本月刊

文:論盡編輯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58727

時間:2020年02月1日 13:13

自本澳於1月22日確診首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後,無論是政府或民間都嚴陣以待,應對今次疫情。而澳門特區政府今次針對疫情變化的應變速度,亦備受本澳社會及鄰埠的好評,但在口罩質素、是否「封關」的議題上,社會仍然存在不少爭議。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單從防疫措施來看,今次政府有認真負起應有的責任,去掌握整個疫情防控的政策應對。他認為,政府自21日起至今的所有措施,客觀而言都是適切及合理的,而資訊透明度也明顯地提高,資料準備亦充足。

他亦指,今屆政府上任不足一個月就要面對武漢肺炎的疫情,政府在防疫工作上的表現是可以肯定的,但這也是政府應有之責,「我比較關心後續的工作安排及操作是如何處理,最明顯是我們針對湖北居民的措施是合適的,也是必要去採取的措施。」

湖北人憑醫生證明才能入境 社會現誤解 林:政府應解釋清楚政策原意

政府在1月26日宣佈所有來自湖北的人士,以及14日內曾去過湖北的非本地居民,在入境本澳時必須出示由合法醫療機構所發出的醫生聲明書,以確認旅客並沒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若旅客無法出示醫生聲明書,或相關證明未達到要求,就會被拒絕入境。

林宇滔認為,政府在宣佈政策的當刻,政府的政策解說明顯較差,令社會誤解了政策的原意,「當然在第二日,政府向大眾說明,實際操作時是很難有人去符合標準的,我想這樣的做法釋除了公眾的疑慮。這是一個小教訓,令政府明白如何將自己的政策原意解釋清楚,讓公眾明白。」

至於社會一直要求政府「封關」,林宇滔相信政府有分析過相關問題,「但大家要想,封關不只是簡單的經濟考量,而是本澳實際運作的考量。如果我們說封關,不讓所有內地人來,大家即時可以想像到,我們還有19萬外僱,當中有超過10萬是內地人,大部分都是在珠海居住。當然無可能禁止澳門居民出入境,但是外僱在封關後能否進入?若只讓外僱入境,在防疫邏輯上是有問題的。」

他認為,在疫情嚴峻的情況下,將來政府必然會討論到封關,「應要對實際的疫情去做,我相信政府有與內地掌握目前疫情狀況,亦有專家作評估。但大家都要考慮,居住係內地的外僱,澳門是否可以提供一個臨時的居所,讓他們暫住?全力抗疫是重要,但社會穩定也是重要,現時澳門有很多的運作都是靠外僱,例如不少藥房負責派口罩的職員是外僱,油站職員大部分是外僱,鮮活食品的運送很多都是靠外僱去做。」

「我善意地理解政府在決定是否封關時,要考慮到維持本澳的正常運作。當疫情未去到最嚴峻的情況下封關,或會對社會運作構成影響。但讓外僱出入境本澳也沒有意思,因為在防疫政策上,這度活門大開,等同沒有防疫,所以在落實封關時,應要做好全盤考慮。我相信,政府至少在現在的表現,都是以防疫作為前題,有利防疫的都會盡做,但中間也要衡量到對社會的衝擊。」

口罩質素如何保證? 林:當局應教市民如何分辨合格口罩

另外,因應本澳口罩缺貨的情況,衛生局從1月23日起推出「保障口罩供應澳門居民計劃」,連日來多間協議藥房及衛生中心門口都有大批市民排隊買口罩。但有不少市民表示,從協議藥房所買到的口罩,質素疑似有問題,而衛生局表示當局所採購的口罩都有三層,並會抽查口罩質素。

林宇滔認為,在口罩質素的問題上,衛生局應有清晰指引去教導公眾如何分辨一個合規格的口罩,指現時社會依賴衛生局的抽查,來確保口罩的質素,「我相信以當局現有的力量,是無辦法抽查所有口罩的。但是我覺得應該要提升大家的意識,如何分別一個合格的口罩?其實平時買口罩時都會有錯版、質素參差的口罩,問題是口罩出錯、有問題時,當局必須要有一個更換的措施,並系統性尋找有問題的批次,避免問題口罩再流出市面。」

他亦指出,在疫情的初期,衛生局建議市民無出現症狀不用戴口罩,但在行政長官賀一誠聽取完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的呼籲後,立即調整了相關政策,並四出尋找口罩供澳,並有計劃地推出保障口罩供應措施,「這是一個好的態度,只要有新的建議是可靠時,政策作出新改變也不是問題,我希望政府不要害怕轉變,面對新風險時,不要覺得昨日說了的話,今日再改變是不能做的事。」

另一方面,林宇滔指出,市面上的兒童口罩是否符合標準,亦是社會上所關心的問題,「近期有不少家長在市面上找兒童口罩,但其實有許多兒童口罩都是有問題的,如其耳帶是完全不能調整。我的兩個女兒,一個啱戴,一個就不合適。其實對於小朋友來說,最好的防疫方法就是不帶他們出街,家長要提高自己的防護意識。」

再有謠言流傳 林:今次政府做得較天鴿時好

自本澳確診首宗病例後,網上就不斷有謠言傳出,例如「封關」會導致斷糧等等,而政府亦不斷發出新聞稿澄清。林宇滔認為,今次政府應對謠言的做法較2017年颱風「天鴿」襲澳時要進步,「今次政府開設了社交網站專頁、網頁、甚至是Telegram等,你可以看到政府是窮盡一切辦法去做。其實面對謠言的傳播,更重要的是政府的公信力。回顧天鴿,大家看到政府沒有太多反應,而今次大家開始相信政府的整體表現,而政府的澄清亦較為有力,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他認為,面對任何情況,政府都應該要保持高透明度,以及向公眾表明政府所有的決定都是以公共利益為先,「未來政府亦要面對不少事情,例如針對去過內地的人士,如何建議他們自我隔離?政府給予公務員一個標準,私企又有否這樣的標準?因為私企是不知如何面對的,若有標準程序,我相信私企的僱主亦會同意相關措施。我相信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企業亦會配合政府的措施。」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