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台的炮從英國來?——大炮台的二三事

荷蘭園與聖約翰節

大炮台在澳門史上最為有名的一役,大約是1622年6月,荷蘭人入侵澳門的一次。那年頭,積極擴展海外貿易口岸的,除了葡萄牙,還有荷蘭。有指,早於17世紀初,荷蘭已積極打開印尼和日本的港口。據歷史學者Richard J. Garrett所指,1622年6月21日,荷蘭人聯同日本、印尼班達群島的船隊打算進攻澳門。6月23日,艦隊開始炮擊澳門,澳門亦努力反擊,6月24日,精通數學的意大利耶穌會神父Jeronimo Rho在當時還屬聖保祿聖學院的炮台上發炮,擊中荷蘭艦隊,加上聖地牙哥炮台的駐兵及時支援前線,結果成功擊退荷軍。

6月24日恰好是天主教的聖約翰節,於是聖約翰自此被澳門天主教徒奉為澳門主保。有一說法指,現時當時葡人將戰敗的荷蘭俘虜集中在今日塔石廣場至水坑尾,今日「荷蘭園大馬路」一名是為紀念1622年這場戰事,但街道的葡文名稱與此並不相符。

大炮台大炮 由英國製造

大炮台有炮,澳門也曾有過鑄炮廠,不過有一說法是,大炮台的炮是由英國製造,並非Made in Macau。據《The Defences of Macau: Forts, Ships and Weapons over 450 Years》一書所述,澳門的鑄炮廠曾由兩位西班牙人主理,但由於他們工作表現不理想,於是,1625年,鑄炮廠由出身鑄炮世家、曾在印度果亞著炮的Manuel Tavares Bocarro (有譯「卜加勞」)負責。

有一說法指,Bocarro家族的出品精良,其大炮亦曾被送往明朝政府。《The Defences of Macau》亦提到,Manuel Tavares Bocarro所管理的澳門鑄造廠非常成功,除了供澳門的炮台使用其大炮,葡人也會買。1640年,葡萄牙脫離西班牙政權,重新自治;1641年,澳門鑄炮廠就將200門大炮送往里斯本,作為上貢予新國王的賀禮。而除了成功鑄造多門大炮,鑄炮廠也有為澳門的教堂鑄鐘。但就在17世紀末,鑄炮廠就停止營運。原因之一可能是鑄炮要用的銅來自日本,而供應因日本鎖國而變得不穩。同時,需要大炮的炮台都已裝備完成,就不需要新的大炮。

到十九世紀中,由Bocarro出品的大炮被視為「舊款」,於是被拆除。現時在大炮台所見的大炮,上面刻有鑄炮公司的名字簡寫,暗暗透露自己是由英國公司所鑄。

街道也屬軍事聯網

有一說法指,澳門以往的軍事網是由多個炮台組成。或許,從更宏觀的角度而言,這網絡不只是炮台與炮台、炮台與城牆之間的連結,還包括炮台與街道。登上大炮台,從高處眺望,不難發現有一些又長又直的街道與這炮台山相連,而且皆通往北邊。有分析認為,19世紀的巴黎經常出現街頭佔領,該城後來改建時,就將多條道路修成又長又直的大道,令游擊隊難以躲藏,方便鎮壓。後來澳門吸收了這經驗,也曾修建幾條筆直的街道,而且,都由大炮台朝北延伸向今日的觀音堂一帶。這裡昔日是望廈村,是強烈抵抗葡人的村落,也是19世紀中澳督亞馬拉被行刺的地點附近。這街道的脈絡從1912年的地圖清晰可見。

到今天,這街道肌理則需要細心對照地圖才可辨認出當年大概模樣。但從這些小故事,也不難從中窺探文物建築的故事不只有建築本身,就正如大炮台的故事不只限於幾幅圍牆、幾門大炮,還有與我們城市的海面甚至街道有着各種千絲萬縷……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