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無能,官員經常被詬病有權無責。除了個人能力,整個政府的團隊精神,特別是跨司範疇的合作、大政策是否有良好規劃,一直以來都看不到強而有力的統籌。有意見曾指,如果將政府視作一體,這個身體過去就有如「甩骹」,各部門手腳並不協調。
跨部門合作特別差,有人認為原因之一是司長與司長之間不常開會;行政會只有陳海帆一位司長,而政府很少有政策只屬一位司長的範疇,認為政府內部需要在司長的層面建立一套交流機制,相互交流對某項具體政策的意見。
而立法會直選議員李靜儀認為,政府有必要加強司長與司長之間的協作,並理順公共行政架構。
理順機制 促進跨司協作
回顧過去五年,李靜儀認為五司都有做到一些工作,但制度建設相對緩慢,包括公共財政監管,希望下任政府可以將基礎重新打好。她指,聽到一些意見指,現在官員在某些未能交出成績是由於涉及跨部門合作和協調的問題。「例如不是不想做,但當一涉及第二個司長,或去到第二個範疇上,各自各角色不同,可能整件事就做不了。」
「現在很多時就要上升到行政長官的層面去處理。但同一個特區政府中,為何跨司長都會出現咁多難關?例如電子政務上,可能某些範疇在推動,另一個範疇能否配合?這些都會是問題。有時做不到一件事,不是我一個部門的責任,可能是另一個部門影響、拖着。那究竟是誰的責任?是否可以問到責?」
她指,部分問題出自現有的公共行政架構上。「當涉及很多部門時,跨部門合作不只是我對抗你、你對抗我,是現有機制不夠順,所以各個部門不是大家共同處理這問題。我範疇有這意見,你範疇有這意見,最後大家意見都有效,都有約束時,負責統籌的部門就企咗喺度,甚麼都做不了。這需要特區政府從制度上、機制上去處理好。這從公共治理、公共行政架構上有一定問題,但更大的是整個審批程序,整個跟進的流程是否能令各個部門能合作?包括重要的機建是否統籌部門可以處理到,這裡可能是有問題。」「現有的機制、紀律制度你不去完善優化,將來如何理順跨部門機制和責任?」
五司標準:聽得明居民講甚麼
對於下任五司的選人標準,李靜儀認為是「要聽得明居民在說甚麼」。「要嘗試和居民之間有一個交流,或聽得明居民緊張、需要的是甚麼。第二是要有落實的承擔。政策的決定有時不容易,但他們需要有承擔感,是溝通各方之餘,願意承擔。隱形可能畀人鬧得最少,其實不可以這樣。當然廉潔,這些是很基本的。過往居民更希望的是政府有服務居民的心,這是最重要的。」
全新的五司又會否為新政府帶來新局面?「我自己覺得不是一定換一個行政長官,完全換曬五司,不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邏輯。關鍵是有沒有政策延續的需要,或官員是否很有能力承擔這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