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物史、物種大滅絕的讀書筆記

073 紀律鬆懈 禮崩樂壞 紙本月刊

文:大蔥

網址:https://aamacau.com/?p=53862

時間:2019年05月25日 23:23

「如果人類的發展軌跡有危險,與其說是危及我們本身物種的生存,不如說是實現了生物演化的最大諷刺:在人類心智達到自我了解的那一瞬間,生命最美妙的傑作已註定毀滅。」——威爾森(E. O. Wilson)

地球上過去的五次大滅絕

《生命的故事:演化》裡,我讀到了地球上所生活過的形形色色的動植物,有些活了幾億年,在地球上多次物種大滅絕都倖存下來,這些動物有水母、鸚鵡螺等,也有的物種曾經興盛,幾乎主宰了地球的生物圈,卻在一次突然的環境變化中消失殆盡,如菊石和恐龍,長畫卷般的生物肖像,彷彿讓人穿梭在時空中,看生命的演化,思考自己在時間上的位置。

《生命的故事:演化》

《生命的故事:演化》

書中介紹到地球的生物史上曾經有過的五次大滅絕,配合凱蒂美輪美奐的插畫裡生命形態的變遷,有獨特的閱讀感受。這五次大滅絕的原因,基本上與地球上環境經歷劇烈變化有關,例如奧陶紀晚期,整個地球變得天寒地凍,海平面下降,導致了至少一半的生命形態徹底消失;晚泥盆紀正處在盤古大陸形成的階段,那時候的大滅絕發生得十分緩慢,可能跟因為原本並不接壤的陸地合併,而引發外來物種入侵有關;二疊紀晚期的滅絕事件則是史上最嚴重的大滅絕,原因至今未明,不過可以知道的是大量的碳被排放到空氣中,使得溫度飆升,用了短短十萬年,就導致了地球上95%的物種滅絕,也是史上唯一一次昆蟲的大滅絕事件,地球上的生物圈後來花了數百萬年才恢復生機;導致恐龍滅絕的白堊紀末大滅絕,目前則普遍相信跟小行星撞擊地球有關,一次撞擊所引發的氣候變化、空氣塵埃、充滿毒性的海洋,都是造成地球上大量物種滅絕的原因。

《生命的故事:演化》

《生命的故事:演化》

第六次大滅絕和人類世

2015年的普立茲獎是一本和地球生物史的現在進行時有關的科學調查——《第六次大滅絕:不自然的歷史》。作者伊麗莎白寇伯特藉由五種已消失的物種以及七種瀕危物種的故事,探討地球環境的變遷與人類的處境。和以往任何一次大滅絕都不一樣的是,這一次的大滅絕,所引發的原因既不是小行星撞擊、也不是火山爆發、或是由自然原因導致的氣候劇變,這是一場「很可能由人類所引起的大滅絕」。

46億年的地球歷史上,現代智人不過佔據了短暫的20萬年,我們從新生代的末期開始進化,直到現在。如今地球所經歷的地質年代,近年來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名詞,就是「人類世」。這個名字由發現消耗臭氧之化合物效應而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荷蘭化學家克魯岑提出,他不滿延續至一萬多年前冰河世紀結束以來使用的「全新世」,認為我們已經處在新的地質年代,而用「人類世」來命名再合適不過。

《第六次大滅絕:不自然的歷史》

《第六次大滅絕:不自然的歷史》

我們用燃燒化石能源改變了大氣層的組成,繼而造成了氣候的變化,同時我們改變大部分地表的面貌、使用世界上超過一半的淡水,除此之外,現代智人也藉由飛行、長途的遷移、食用或圈養動物把地球的生物圈攪拌成了新的格局,這個新的格局對於地球上的各種物種來說,都是全新的挑戰,這一切的後果,造成了史上最快的物種滅絕速度。

大滅絕是個令人害怕的話題,幾乎可以說令人驚恐萬分,但是同時也令人著迷。對於不願面對的真相,我們如何去看待?對於我來講,恐懼也許無可避免,但更重要的是,對於我們現在生活其中的每一刻,懷有感恩的心情。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