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立文再與大學生「真情對話」 被問及塞車如何解決?羅:唔識答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率領屬下12個部門的領導人員到理工學院與學生真情對話,多名發言的學生關注到本澳交通、環保、5G等問題。其中有學生關注到塞車問題,羅立文就坦言,本澳人多車多但地方小,「我都唔知點答」,塞車問題亦非做兩三件事就可以解決得到。但他指,政府過往做了不少「小」的工作,如近年當局增加了不少泊車位,亦採取控車措施將機動車輛數目控制在24萬輛以下。

他又認為,本澳的問題在於人太多,過往收到不少旅遊景點附近的居民的投訴,批評出行不方面,當局未來會做更多行人天橋及步行系統,優化本澳步行環境,「我有一個工程係呢幾年都想做,但係進度慢一點,就是松山行人隧道,呢項工作做得十分辛苦,但完成之後由新口岸到高士德一帶就會很方便地連接起來。」

有學生亦關注到當局對於引進電動車的規劃。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表示,今年內將有100部電動的士投入服務,並計劃年內再推150部電動的士的投標工作,以讓市民清晰電動車的應用前景。而當局近期亦在路邊泊車位安裝充電樁,但電網是較為困擾的問題。而現時公共停車場亦愈來愈多市民使用充電車位,期望能多普及電動車的應用。

膠袋徵費法案將會在立法會進行討論,有學生指香港實行膠袋徵費後,膠袋的使用情況不跌反升,期望當局可以在徵費的同時減少擾民。環保局局長譚偉文表示,當局在諮詢膠袋徵費時,曾經考慮過鄰埠的情況,因現時鄰埠膠袋徵費金額為五毫,並有意調升至一元,故此本澳亦建議徵費一元。他亦引述法案指,徵費水平是以行政長官批示方式訂定,若社會認為需要調整,可透過批示修訂,毋須經過漫長修法程序。

而羅立文則指,若要透過徵費來達到減用膠袋的效果,徵費水平理應要高昂,「一蚊個個都畀得起,唔覺得心痛。我有15年時間係歐洲,10年前歐洲就已經要1歐元一個膠袋,要諗吓用唔用呢個膠袋。」他又謂,相比起膠袋,更嚴重的問題在於外賣膠盒,「膠盒多,個個都掉落垃圾桶,一個膠袋同一個膠盒相比起,邊個塑膠更多?我覺得外賣膠盒都應該要收多一兩蚊!」

另外,有多名學生關注到5G技術何時在本澳應用?郵電局局長劉惠明表示,本澳的5G頻譜並沒有問題,但因現時仍未就5G技術立法,即使有營運商提供服務亦無法應用。她期望在法律生效後,爭取與鄰近地區同步推出5G服務,但本澳是一個十分細小的市場,難以承諾服務推出後不會出現壟斷。

全長約兩個多小時的真情對話中,並沒有任何學生問及住屋問題,羅立文對此表示奇怪。他主動提及現時修改社屋法及經屋法法案中的申請者最低年齡限制分別為23歲及25歲,「我覺得18歲唔係搵屋嘅年紀,係同老豆老母住,應該要讀書嘅年紀。或者有人有例外情況需要屋,但大部分人都唔係。18歲應該要搵吓男朋友女朋友,享受一下,晏咗就無機會!」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