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寶地下,究竟埋藏著甚麼寶藏?

蓮花寶地下,究竟埋藏著甚麼寶藏?

蓮花寶地下,究竟埋藏著甚麼寶藏?

傳說中,一個名為「蓮花寶地」的小村落,地下埋藏著許多珍貴的、未知的寶藏。世界各地不同的探險家都慕名而來,為著這大批的寶藏不斷掘地,日掘夜掘,經歷多年的努力後寶藏終於掘出來了⋯⋯

而現實中,這個被譽為「蓮花寶地」的小城,地下埋藏著的當然不是未知的寶藏,而是主宰著城市命脈的各種公用事業管線,以及政府修整道路。而「日掘夜掘」的亦不是慕名而來的探險家,而是各個公用事業機構和政府。寶藏掘不了,但就導致怨聲連連,且每日被工程阻礙出行、被工程噪音煩擾的小城市民,生活環境的質素亦備受影響。

本澳在過去10多年經歷了非常急速的發展,居住人口增加外旅客量更是急劇大增,導致交通流量不斷飆升,且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面對著各項民生需求愈來愈多,本澳的基礎設施如供排水、電力、通訊、燃氣等亦顯得過時,急需要更新換代。無疑,相較於其他地方普遍以高架方式來放置管線的做法不同,本澳則如香港一般,將大部分的管線都埋藏在地下,這對於景觀、防災來說固然是好事,但需要到更新、維修管線時,就少不免需要進行道路工程。但問題是,政府長期以來都欠缺科學性整體規劃和長遠思考,以及沒有效協調機制,而無之無日的掘路工程,成為了影響民生的老問題。可是,迄今並無看到政府真正重視掘路工程對市民和遊客的負面影響,更遑論有魄力拿出有效的對策。

本澳的道路工程似乎是處於失控狀態,其密集程度可謂世界少見。審計署去年公佈的《道路工程的協調管理》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就曾提到2014至2015年間有多達3,458項道路工程展開;而單是去年就有逾千宗的掘路工程,平均每日就有2.74宗道路工程展開。而同一條街「掘完又舖,舖完又掘」的事例更是數之不盡,審計報告就曾經揭發東望洋新街2年間就曾經掘路多達25次。這樣的僅一條街的超高頻率掘路工程,相信可列入世界紀錄。

除了次數驚人之外,道路工程對於社會各方各面的影響也極為嚴重。在本澳僅有的32.9平方公里土地上,就有多達24萬架機動車輛,即使在沒有道路工程的日子中,一到繁忙時間多條主幹道就例必塞車。而當道路進行掘路工程時,交通改道「立立亂」,擠塞情況更甚,更出現「牽一髮動全身」的情況,導致附近多條道路出現嚴重交通擠塞的情況,既影響市民出行,亦製造不少噪音及空氣污染。

另一個備受駕駛者爭議的問題就是工程及路面質量的問題,本澳普遍所使用的路面材質為鋼筋混凝土及瀝清,前者耐用度較長,但舖設工程複雜,工程時間亦長。而後者所需要的舖設時間較短,車輛行經時的噪音及舒適性也較高,唯缺點是耐用度較差。本澳的交通流量長期處於「爆錶」的情況,不時可以看到道路工程完成、道路重舖後,使用一段短時間後就會再出現坑坑洞洞。而當局亦鮮少以大規模的工程來修補路面,只是以「治標」的方式,利用瀝清將坑洞修補,但使用一段短時間後又會再見到坑洞的出現,影響電單車駕駛者安全,最終只能動「大手術」來重舖路面。

厭惡道路工程的不只駕駛者,使用巴士出行的市民也不例外。當局近年開展了不少大規模道路工程,雖然當局會在工程展開前召開記者會或透過新聞稿解說工程內容、範圍、改道及巴士臨時站等資訊。但是當工程正式展開時,不少居民卻不清楚巴士改道的情況,往往要去到巴士站才發覺「摸門釘」。而臨時站點的設置亦欠缺科學,以新馬路下水道工程為例,當局封閉了新馬路往葡京方向的多個巴士站,而臨時站點卻設在數百米以外的火船頭街或巴素打爾古街。數百米的步行距離對於身壯力健的年青人來說當然不是問題,但對於長者、孕婦及行動不便人士等來說就苦不堪言。

除了道路工程本身所引起的問題外,政府對於協調及工程亦問題多多。審計報告批評,由多個部門及公用事業機構組成的「道路工程協調小組」本身就缺乏協調的能力,而小組亦非權限部門,無權對道路工程進行發牌。而作為權限部門的民署,本身就沒有對實際執行情況作有效監察,更無利用監督機制以及法例賦予的權力去合理壓縮工期,減少對公眾的影響。

在面對道路工程所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坊間一直都有許多意見,亦有關注大量涉公帑的道路工程是否具必要性,以至不斷開工程的背後有否涉利益輸送等。另方面,也有不少人為優化道路工程質量、管理、避免重覆開挖的問題建言甚多。然而,關鍵在於政府是否重視民意,真正經科學分析後作有效吸納。這樣在確保居民、駕駛者的出行及生活不會受掘路嚴重影響下,妥善處理本澳的地下管線的更新換代,令到城市發展不再受到制肘,這才是政府應有的作為。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