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辦「荔枝碗保育及活化」專家說明會

文化局今日上午舉行「荔枝碗船廠片區保護及活化專家說明會」,邀請內地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劉伯英、香港大學建築系教授王維仁,以及澳門城市規劃師林翊捷分享不同地區工業遺產修復活化的案例,並為荔枝碗船廠片區在保護和活化、歷史文化延續、未來規劃方向與修復等多個方面提供意見。會上幾位嘉賓分別提到各種空間再利用的可能及原則,包括要體現荔枝碗人文價值及造船工藝等,同時要公佈更多資訊,並與公眾保持密切溝通。

王維仁:荔枝碗是集體回憶

香港大學建築系教授王維仁

嘉賓之一的王維仁受訪時表示,荔枝碗是一段普通人的歷史及工業的歷史,亦是集體回憶,當中有建築的形態、肌理、社會的肌理及生態,應該保留。又強調,地方應要保持開放,要讓人感受船廠的歷史,亦應有地方讓人做文化藝術活動,但不是被藝術家霸佔地方,其他人則不能進入。他指出,有商業元素的原則,是這商業元素是能幫助市民使用這地方,例如茶館、咖啡廳等,「如是五星酒店,有錢入到,冇錢入唔到,咁未必好,應該唔好。應該係大家嘅地方,公共地方。」「所以是一個合情合理,一個比例問題。最重要是公共空間,自由空間,有少少文化、藝術元素,少少博物館、展覽、工業歷史、船廠歷史元素。我自己的希望是這樣,但大家有不同希望,可以傾。」他又認為,若成功保育荔枝碗,則代表澳門保育一個新階段,即不單單是保育大三巴一類重要紀念物,而是保育大家在一起、一種普通人的生活及場景。

林翊捷:尚需更多資訊

澳門城市規劃師林翊捷

林翊捷就表示,《文遺法》雖有規範,例如不能拆除文物等原則,但具體怎樣保護,怎樣彰顯其建築特色,要視乎文化局將來怎樣規劃,文化局尚有很多資訊需要向公眾公佈。他坦言,荔枝碗的個案有一定挑戰,荔枝碗是澳門市民關心的熱點,政府需要與市民做好溝通,並吸收公眾意見。而文化局公佈「分區保護」方案後,資訊算是比以前多了一點,但對於一般的公眾及他自己,暫時有些事都判斷不了。「可能公眾會關心的是,你將它變成文物了,將來你展現出來的,是一個怎樣的模樣?現在只是說建築結構會怎樣去保存,但大家可能關心將來怎樣用,用的時候會否破壞了它的風貌或價值?暫時的資訊尚未清楚。」

他又認為,分期或分區處理會較理想,一來不用投入太多資源,二來可跟市民溝通得更好,若將來有事要調整,也較容易。至於會否變得太商業化,則視乎營運模式。林翊捷又在會上提到,文化局需要做一個完整的計劃。

劉伯英:把過去傳給下一代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劉伯英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劉伯英認為,荔枝碗非常有吸引力和活力,結構特徵鮮明,而且成規模,產區和生活區的關係非常緊密,社區非常生動活潑,裏面承載的訊息亦非常多,應該傳承下去。「當前要做的是個接力過程,把過去的東西傳遞到未來,傳給下一代。」又指政府不僅要對老廠工及社區居民有個交代,亦可提升層次,更宏觀地考慮計劃能為澳門的歷史文化起到甚麼作用。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