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場選址遮遮掩掩 惹居民質疑反對 學社促當局舉辦公聽會聽取意見

即時報道 沙崗火葬場新聞檔案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47138

時間:2018年06月22日 16:16

工務局早前公示位於鄰近氹仔雞頸馬路之土地的規劃條件圖草案,僅提及用途為「墳場及配套設施」及包括不超過海拔100米的煙囪,在傳媒追問下,當局才願證實為氹仔沙崗墳場的火葬場選址。新澳門學社認為,當局的舉動不誠實,相關資訊「遮遮掩掩」,居民對有關設施抱更大質疑。促請當局及早舉辦公聽會,向距離火葬場選址最遠僅約 500米的民居,包括海灣花園、湖畔大廈和聖公會學校等,提供火葬場資訊和聽取意見,並論證本澳採用傳統火葬是否唯一選項。另外,學社亦倡議引入冰葬(冷凍葬,Promession)技術,以更環保高效的殯葬技術,減少因選址衍生的環境、觀感等問題。

逾千居民簽名反對有關選址

學社行政主任陳樂琪表示,民政總署日前與離島社區諮詢委員會進行閉門會議,僅單方強調考量火葬設備時,會從設備的穩定性、安全性及可靠性等各方面作適當評估,減低對周邊環境影響。但至今仍無公布設備設施的規格、排放標準等詳細資料,鄰近居民難免感到不安,部分居民和家長亦連日向學社反映憂慮。據了解,鄰近居民已收到逾千個簽名反對有關火葬場的選址。

學社呼籲民署先將早前到北京、香港、新加坡等地考察火葬場設施所得的資料,例如:擬採用過瀘設施、火化設備和儀器的規格,及日前向離島社區諮詢委員會提供的資料,一併上載至官方網頁,以進一步提升透明度,讓公眾尤其是鄰近居民及早查閱和監察。

促當局舉辦公聽會釋疑

陳樂琪又指,從地籍局量度資料所見,鄰近民居和學校,包括海灣花園、海明灣畔、湖畔大廈和聖公會學校等,與火葬場選址距離最遠僅得約500米,為最受火葬場建設影響的群體。學社促請當局及早舉辦居民公聽會,讓尤其身處選址附近的持份者,獲取資訊及發表意見和疑問,論證本澳採用傳統火葬是否唯一選項。再者,本澳就重大固定空氣污染排放的法律幾乎空白,當局雖於2014年就《重大固定空氣污染源排放標準及完善監管制度》完成諮詢,但相關立法工作仍無下文,多年來僅有指引,而無用以嚴格監管和處罰的法制,難以令人信任政府日後的相關監管工作。

學社倡引入冰葬 高效環保

學社副理事長,立法議員蘇嘉豪提到,隨著土地資源緊絀、環保意識提高,不少地方如瑞典、英國、韓國、台灣等,紛紛研究以新型綠色殯葬,包括源自瑞典研發的冰葬,來取代傳統土葬和火葬。

冰葬技術是將遺體在逝世後12天內存放於攝氏零下18度的凍櫃,再將遺體浸泡於零下196度的液體氮,因脫水和組織破壞,遺體變成非常脆弱的結晶狀,經過超聲波將遺體震動成顆粒狀粉末。在乾燥狀態下,粉末經過儀器的真空環境,抽乾剩餘水份,並以金屬過濾器去除冷凍後餘下的金屬和其他雜質。骨灰最後放入以有機物質製造的棺木下葬,需時一年左右,棺木和遺體將被分解,並重新融入生態。冰葬技術更可配合政府現行的樹葬服務,過程中可達致無煙、無味、無污染、土地資源再用的效果。

蘇嘉豪相信,本地遺體處理問題已擾攘多年,政府有責任積極引進新式殯葬技術如冰葬,以平衡選址環境爭議和遺體處理需求,否則有關問題將繼續裹足不前。

訂閱每月紙本